李諭出的題目難度不低,大多是后世數學競賽、物理競賽原題,選拔性非常強。
人齊后,李諭照例給他們每人先發了一本關于留學注意事項的小冊子,然后說“船上多看看,冊子最后有個電話號碼,在美國遇到困難時可以撥打,大部分問題都能解決。另外,剛去的第一年盡量低調,多學習,不要參加游行。”
葉企孫問“美國人也愛游行”
“現在不是搞征兵嘛。”李諭說。
“那我們沒興趣,征兵也是征他們本國人。”李濟說。
李諭又說“還有就是,如果身體不舒服,一定及時就醫。”
葉企孫說“我們天天鍛煉身體,哪會得病。”
李諭嚴肅告誡“畢竟跨了大洲,說不定就會水土不服。”
說完后,校長周詒春又講了一些常規注意事項,然后便準備散場,楊武之卻突然說“校長,根據我的計算,美國物價飛漲,每個月60美元的生活費或許不夠,能不能提升一些”
葉企孫和李濟聽后,立刻暗自竊喜,這話他們早就想說。
周詒春轉身問李諭“院士先生,美國的物價果真如此不穩定”
李諭說“是的,自從一戰以來,大量發行公債,美國國內面臨巨大的通脹壓力,物價上漲很多。”
“我明白了,”周詒春回頭對學生說,“我會聯絡校董會,將這件事盡快落實”
葉企孫等人高聲歡呼,心中對這個幫他們爭取權益的外校生印象更好了。
如果沒有李諭干預,楊武之留學的時間還要晚上好幾年,但早點肯定好處更多。
等學生走后,周詒春對李諭說“疏才兄,我可能要辭職了。”
“辭職”李諭訝道,“為什么”
周詒春說“清華學校的工作繁重,最近越來越覺得身體吃不消,我想放松放松。疏才兄放心,下一任校長絕對做得比我好。”
“的確辛苦”李諭說,“以后我們能合作的地方還有很多。”
周詒春說“這是當然。”
兩人說話間,梁啟超散著步走了過來,打招呼道“疏才兄弟。”
李諭道“任公,你什么時候回的京城”
“沒幾天,”梁啟超說,“咱們別在這聊了,去我家,我弄來了幾瓶上好的黃酒,正好給周校長送行。”
李諭笑道“走任公的酒必須蹭”
黃酒溫著喝味道很不錯,李諭品了一杯后問道“任公不再擔任官職,現在每天忙些什么”
“著書立說,”梁啟超從旁邊的桌子拿過來一打書稿,“我現在每天早上起床吃過飯后就開始寫這本中國通史,回歸做學問的感覺實在是好,輕松愜意繞了一大圈,還是回到了疏才你的路子上。”
“通史”李諭稍微翻了翻,“難度不低呀。”
梁啟超說“完成它后,我還有寫世界通史的想法,只不過這項工作難度大了許多,最少要準備十年。”
李諭笑道“在這個時局之下,靜心十年很難做到。”
“要先學習、見識一下,等歐洲大戰結束,我就去趟歐洲,看看千瘡百孔后的英法德各國。”梁啟超說。
“任公選的時間點似乎不太妥。”周詒春說。
“很妥當,那時才能見到歐洲真正的面貌,”梁啟超說,“只是不知大戰何時結束。最近看新聞,俄國一個堂堂列強大國,為了停戰竟然簽了一個恥辱到極點的合約。不知道德國會不會因此喘過一口氣來。”
一戰剛開始時,梁啟超覺得德國會贏,后來發生了一點轉變,而現在時局又有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李諭說“李中堂要是看到俄國與德國的布列斯特條約,說不定會覺得自己簽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太溫柔了。”
周詒春疑惑道“那要達到怎樣的程度”
李諭說“簡單說,俄國答應割讓上百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幾乎相當于六七個山東省,并且這些領土大都是人口密集的沃土,人口損失將超過四成,工業和煤鐵資源的損失更將超過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