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詒春唏噓道“我多少懂點世界歷史,這樣不就把歷代沙皇數百年辛辛苦苦打下的成果全都拱手送了出去”
“這才是真正的城下之盟,屈辱外交,”梁啟超慨嘆道,“德國沒了東線顧慮,西線的英法就要承擔更大的壓力了。”
周詒春驚道“咱們剛剛對德宣戰,德國該不會馬上就要占據優勢了吧”
這是個相當嚴峻的問題,要是德國真贏了,脆弱的民國政府很難承擔列強的怒火,山東說不定還要成德國的勢力范圍。
梁啟超無奈道“只能希望協約國獲勝。”
列寧頂著巨大壓力簽訂的極度喪權辱國的布列斯特條約,在布爾什維克內部就有很多不同的意見。
比如另一位蘇俄大佬托洛茨基主張“不戰不和”。反正美國已經加入,德國的失敗幾乎已成定局,到時候俄國就能以戰勝國的身份拿到很多好處。只不過托洛茨基在與德國談判時過早暴露了這種意圖,德國知道蘇俄底牌后有恃無恐。最終反而促使德國逼迫蘇聯簽訂該條約。
還有一派是布哈林,他主張繼續戰爭。不過這個想法顯然更無法做到。
最后因為德國的猛攻、外交談判的重大失誤,蘇俄被迫簽訂了布列斯特條約。
至于蘇俄簽訂該條約的最大目的,即有沒有達到停戰并讓新生的政權獲得喘息的時間
很可惜,并沒有。
簽訂條約后,德國沒有從東線撤軍,而是繼續猛攻,強迫蘇俄簽訂了更多后續不平等條約,比如巨額賠款。
蘇俄沒得選。
有個關于布列斯特和約很好的比喻十月革命就像一個饑腸轆轆的乞丐得到了一個面包。列寧的方案是偷偷摸摸躲在廁所里吃,托洛茨基的方案是光明正大地吃,布哈林的方案是跑到其他乞丐面前炫耀著吃。于旁人看來,或許托洛茨基的選擇是最為合理的方式,但設身處地去想,列寧的方案或許才是一個理性的人會作出的選擇。
結果則是新生的蘇聯運氣不錯,美國參戰以及更加恐怖的西班牙大流感讓德國被迫投降。
僅僅兩天后,蘇俄就單方面宣布廢除布列斯特條約,同時派兵收復了大部分割地,賠款更是不了了之。
至此,條約內容實際上成為一紙空文。
知道結果的李諭一點都不慌“新生俄國代表了世界發展的一個新方向,雖然停戰招致了協約國的極大不滿,不過以后的世界可能會因此更有意思。”
“但愿吧。”梁啟超說。
“咚咚咚”
敲門聲響起。
進來的是張君勱,他抱拳道“抱歉,打擾任公了。”
梁啟超知道一戰爆發時張君勱就在歐洲,正好和他聊一聊,“士林張君勱字進來坐。”
張君勱身后還有一個大學生模樣的青年。
坐下后,張君勱卻不想聊歐洲的事情,指著那個青年說“任公,這是在下的外甥,叫做徐志摩,一定要讓我帶他來見您。”
“為什么要見我”梁啟超看了一眼這個清秀的大學生。
“志摩想拜您為師,”張君勱說,立刻多補充幾句,“志摩在北大念書,是位新文化運動的支持者,而且有志于求學,人更是極為聰慧。”
梁啟超是大忙人,不是很想收徒,于是問道“孩子,你覺得我一定會收下你嗎”
徐志摩聽出梁啟超話中婉拒的意思,說道“梁先生,我覺得您應該收我為徒”
梁啟超問“那你說說,為什么我應該收下你”
徐志摩說“早晨的天空之所以美麗,是因為太陽不僅自己發光,還照亮了身邊的云朵,讓云朵成為彩霞,所以天空才特別美麗。您是太陽,我是云朵,您對我應該也是這樣,您收我為徒,用您的才華來教導我,我也就能和您一起讓這個世界更加色彩斑斕,所以您這個胸懷天下的人怎么會拒絕讓這個世界更加色彩斑斕呢”
梁啟超聽了哈哈大笑“這么說,我要是不收你,就是讓這個世界黯淡無光,罪過不小嘍。好吧,正好疏才也在,你做個見證,今天我就收徐志摩為徒。”
徐志摩大喜,立馬跪下磕了三個頭。
張君勱則拿出早已備好的拜師禮,恭敬奉上。
李諭感覺挺有趣此時13歲的林徽因和14歲的陸小曼都在北京讀書,而且距離一點都不遠。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