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諭深以為意,順著說“文科中的歷史學就離不開科學幫助研究,哲學更是基于自然科學。同樣的,理科的專業也與哲學息息相關。所以學科本來就應該交叉,根本不能簡單以文理劃分。”
對當下來說,如此觀點沒毛病。
這同樣是蔡元培要做的,他說“如果文理分得過于清晰,文科生將因為與理科隔絕之故,視自然科學為無用,不免流于空疏;理科學生則會因為與文科隔絕之故,視哲學為無用,而陷于機械的世界觀。”
蔡元培的看法相當深刻、富于遠見。
李諭說“幾十年前,開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中國人就提出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想想還挺有道理的。中學側重于世界觀、修身、做人,可以稱之為道;西學的用,注重的就是術,具體就是各種科技和政法上的創新。二者都很重要,一個人也應該同時具備。”
“院士先生所言極是,”蔡元培說,“其中過程我深有感觸,
“中國羨慕外人,第一次是見到他們的槍炮,就知道他的槍炮比咱們的好。
“以后又見外國人的器物,知道他的工藝也好。
“又看外國醫生能治病,知道他的醫術也好。
“有人說,外國技術雖好,但是政治上只有霸道,不及中國仁政。后來才知道外國的憲法、行政法等,都比中國進步。
“于是學他們的法學、政治學,但還是懷疑他們道學很差,以后詳細考查,又知道他們的哲學,亦很有研究的價值。
“他們的好處都知道了,于是派出留洋學生,積年累月,各種學術都有人研究。
“但是留學生中,專門為了回國后占據高位謀金錢的很多。只從狹義去做,不問深的理由。”
胡適問“深的理由是什么”
蔡元培看向李諭“疏才,你來說。”
李諭說“中國固然要有留過洋的工程師、醫生、法官、律師,但要在中國養成許多好的工程師、醫生等,必須有熟練技能而又深通學理的人經營,不是依樣畫葫蘆的留學生做得到的。而且要是只知道練習技術,不去研究學術,技術也是無源之水,發展終屬有限。
“學習西方,應該不僅學習西方的術,還應學習西方的道,也就是發達科學背后的人文思想。”
胡適聽明白了“文藝復興復興”
李諭吃了口什錦冰碗兒“所以西方也沒有完全放棄他們自己的道,我們要是放棄了,恐怕會非常不好。”
“太不好了”蔡元培笑道,“我計劃中一半的學科會被廢掉。”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