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對羅素來中國興趣不大,但錢玄同可興奮壞了。
主要羅素提出了一個讓錢玄同非常感興趣的問題,一個關于中國漢字的問題。
在羅素看來,漢字有三個缺點
首先,就是難寫難學。筆畫太多,寫起來繁瑣、學起來困難。
其次,漢字數量太多,不像英文那么簡單,只有26個字母,可以隨意組合;
最后,就是中文太抽象,容易產生誤解。
錢玄同本來就是個廢除漢字運動的激進派,主張徹底廢掉漢字,改用拼音文字,甚至喊出口號“打倒古文打倒漢字打倒國粹”
他認為“欲使中國不亡,欲使中國民族為二十世紀文明之民族,必以廢孔學、滅道教為根本之解決,而廢記載孔門學說及道教妖言之漢文,尤為根本解決之根本。”
這些觀點受到了諸如魯迅、劉半農等文化界名流的支持。
不過要是仔細想想羅素說的三點,除了第一個算是缺點,后面兩個顯然是他還不夠了解中國漢字所產生的誤解。
第一點,繁體字確實麻煩了點,這個承認。
但對于他說的第二點,真是說反了。漢字的組合能力比英文強了不知道多少倍。漢語的字典基本已經不用增長,而英文字典幾乎年年加厚,出了個新詞不解釋解釋別人壓根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典型的就是“電腦”這種新詞匯,以前的英語肯定沒有,但漢語早就有這兩個字。
至于第三點,中文的抽象,也不能說是缺點,只能說中文表現力太強,寫在紙上和加上情緒讀出來就是兩碼事。一句“臥槽”,cao念作四聲可以表達震驚;念作二聲就是表示疑惑。具體點,根據語境還能細分。這也算是外國人學漢語難的原因之一。
而錢玄同則堅定了改良漢字的決心。
是的,他現在已經有點轉變了,知道漢字不可能廢除,不如先進行改良。
方法嘛,首先就是弄注音符號,順便搞搞拉丁化;下一步就是搞簡化字。
除了拉丁化失敗,注音符號和簡化字都傳承了下去,錢玄同這人還是挺厲害的,灣灣仍在使用注音符號,不知道獨特的腔調是不是這么來的純屬猜測哈。
再過上十來年,還會興起一波廢除漢字的浪潮。不過是蘇聯掀起的,慈父同志要搞什么世界語。但說是世界語,其實還是他們的俄語。外蒙棄用回鶻字母,改用俄語字母,就是那時候的事。
反正李諭一點都不擔心,更不會說出什么漢字不亡、國家必亡的話。可惜他們肯定沒法體會到漢字在信息化時代的優越性了。
所以沒有必要摻和這事。
對了,錢玄同的兒子是大名鼎鼎的錢三強,和李諭的兒子年紀相仿,說不定以后還能是同學。
次日,李諭在北大講完講座,遇見了傅增湘。
“傅總長。”李諭打招呼說。
傅增湘笑了笑“我已經不做教育總長了,現在是故宮博物院圖書館的館長。”
“那可悠閑多了。”
“確實更舒服,”傅增湘說,“我現在四處搜集流落各地的古籍,填充至圖書館中。最近幾位大儒便以友情價賣給了圖書館不少書,其中還有一位當朝帝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