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火了,至少在南鑼鼓巷算是火了,聲名大噪
要說他的醫術真的高明到聲名遠播的地步了么
其實并不盡然。
主要是痛經之癥治療起來本來就快些,再加上誰也沒想到,一個年輕的男醫生,能做到藥到病除。
還有就是,傻柱、許大茂、劉光齊等院里人的夸大傳播。
但不管如何,李源的名聲算是打響了。
以至于他上了一天班,又去孫家開了兩個鐘頭小灶后回到家時,發現門外站了許多等著看病的女人。
可惜,放眼看去,以三十歲往上的居多
不僅他們這個院兒的,連街道上其他幾座大院的人,也有過來排隊的。
只是和本院的人不同,其他大院的人來看病,多少都帶了些東西,或雞蛋、或幾個饅頭
京城人其實還是要面兒的多。
最前頭站著的是街道辦主任王亞梅,看到李源回來后高興道“源子回來了”
李源也驚喜“王姨,您怎么在這”
王亞梅見他作怪,沒好氣笑道“這不聽說你的醫術好,還愿意免費的給街坊鄰居看病嗎我代表街道過來看看。源子,干得好你不聲不響的做下這樣的好事,我們街道也會有表彰的。”
這個好,刷聾老太太的聲望,可以在百姓間獲得好名聲。
而街道上獲得表彰,那可就代表官方認可了。
這個可值錢,還會通報到軋鋼廠,評優升級的時候有很大的作用。
瞧瞧庭院里易中海、劉海中、閻埠貴三人羨慕的眼神就知道,這份量有多足
李源語氣謙虛道“王姨,這不算什么,不算什么,我也沒做什么嘛。”神情里卻透著小得意。
王亞梅見他這樣淘氣真是喜歡的不得了,她們這代人還就是喜歡敢在領導面前淘氣但有本事的男孩子,因為戰爭年代,就屬這樣的人能打大仗,犧牲還不多
她哈哈笑道“那就繼續做吧你能不要錢給街坊們出診,就憑這個覺悟,就值得這份表揚開始吧,好好干,這都排起隊了。”
李源爽快應道“欸”
其實對現在的他來說,診金什么的都是小事,甚至名聲都不是第一考慮對象。
他現在最看重的,是有足夠多的患者,相信他,選擇他,這樣才能足夠的醫療經驗。
還是那個道理中醫和西醫是有很大不同的,西醫只要有了準確的化驗結果,那么就算一位合格的醫學生,都可以按照診斷治療標準進行開藥。
因為西醫有非常標準治療準則。
但中醫不行,中醫是大方科,治的不是病,是人。
每一個病人的身體情況不同,所開方子的藥都是不同的。
同一種病,方子上的藥都多有增減。
這就需要大量的病例進行經驗積累,尤其對年輕中醫來說。
可是絕大多數的年輕醫生,都很難讓病人信任。
他們通常只能作為老中醫的助手,無法單獨診斷開藥,因為病人不信任。
經驗積累起來就慢,醫術提高的也就慢。
這幾乎是一個惡性循環,也是中醫難發展傳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