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池捏了捏眉心,是真頭疼,這個老幺只要一回來,指定少不了折騰事。
安靜祥和的秦家莊,到底是怎么生養出來這樣的孩子的
不過他知道李源是知識分子,讀書多,還是有些敬重的,再加上疼他是老小,所以倒沒再反對,只能對李江道“你們注意分寸,別鬧成笑話了。”
李江卻已經信服了李源剛才那番話,只要是正經琢磨就好。
三人樂的不行,道“放心,鬧不起來我們現在就去”
說著,要招呼幾個兄弟去借錢。
沒被點名的老四李湖問李源道“老幺,咋不讓四哥也去”
李源笑瞇瞇道“四哥你們性子太老實,騙不了人。讓你們去借,你們說假話張不開口,不就露餡了嗎”
“老四、老六、老七是好人,敢情就我們是壞人”
幾個哥哥上前揉他腦袋,李源也是哈哈一樂。
相比于后世流行的“斷親”,在當下這個無論生產力還是生產關系都極其落后的年代,家族血緣們之間的凝聚力是空前的。
因為只有家族團結,才能活下去。
越是團結的家族,活的越好。
當然,有一個明理公正的家長,至關重要。
幸好,因為李桂讀過幾年書,所以李家的家風很正。
土屋內,陳設只能用樸素簡陋來形容。
但十分整潔。
進門正屋被一面墻隔成前后間,前間擺放一八仙桌,正面墻壁上掛著偉人像,后間則是廚房。
東屋住著老兩口,挑起門簾進去,就看到貼著北墻砌的大板炕,東西都到頭。
床上鋪著氈墊,和幾面床單縫起來的大床單。
這樣的炕硬光光的,年輕人睡的腰疼,適合老年人和孩子。
婁曉娥被李母拉著手坐在炕沿,心里暗道要不是屁股上有肉,非得硌著不可。
不過這思維也是一晃而過,因為她此刻面對著一堆紅包
李母笑瞇瞇道“姑娘第一次上門,不管按哪里的習俗都是要包紅包的,是男方家里的心意。本來你幾個嫂子都勸我,說老幺不容易,上班五年了,工資基本上都寄給家里了,新媳婦上門,咋樣也不能虧著,得給老幺長臉。可我當婆婆的,不能這樣辦。為啥啊
不是拿不出來,能拿出來,可打你大嫂子第一次來,當時實在窮,就給了兩毛。然后老二媳婦、老三媳婦、老四媳婦一直到老七媳婦,都是兩毛,我也跟她們說明白了。
咱家人口多,我們當老的行事要是不公,那家里肯定要亂七八糟。給哪個多了,那不是疼她,是害她,往后妯娌間相處,也膈扭的慌。”
婁曉娥雖心思單純,看著傻乎乎的,但也不是真傻,她自然知道好歹,道“伯母,您做的對呢嫂子們對源子那么好,怎么能讓她們生氣”
大嫂三十幾許的人,看起來要老的多,但性子顯然潑辣,看著婁曉娥揚起眉尖道“不能讓我們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