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邑考出發時,他也沒這樣勸過,也沒提醒應該賄賂費仲和尤渾。
“事已至此,該當如何”姬發問道。他現在是西岐的主事人。他顧不上追究責任。
“為今之計,不若先重金賄賂費、尤”散宜生定下計策,派人去朝歌,重金賄賂費仲和尤渾,讓這兩個小人,在紂王面前幫忙說話,放姬昌回西岐。
“就這樣吧。”姬發同意了散宜生的做法。他沒有擔心姬昌回來讓他的地位不保。
此時的姬發,沒有為了伯侯之位,不顧父子親情。
要是后世,兄弟之間,父子之間,爭權奪利的事太多了。
朝歌。
這天傍晚。
費仲下朝回家。
有下人稟告“老爺,西岐有散宜生差官下書。”
費仲笑曰“遲了著他進來。”
為什么費仲要說遲了
因為,伯邑考死后,紂王問過,要不要放了姬昌
那時,費仲沒收到西岐的禮物,便說不能放了姬昌。姬昌的忠心都是假裝的,一旦放姬昌回去,后患無窮。
就這樣,紂王沒有放走姬昌。
所以,費仲才說西岐的禮物遲了。
如果早一點的話,姬昌已經在回西岐的路上了。
這就是伯邑考不會辦事,散宜生也沒有提前安排,造成的。
大人物身邊的小人,作用很大,很多事都能左右。
西岐來見費仲的人是太顛。
他來到廳前,行禮參見。
費仲問曰“汝是何人所來何事”
太顛答曰“末將乃西岐神武將軍太顛是也。今奉上大夫散宜生命,特來送書。”
太顛沒說是奉姬發的命令。
這里面也是有說法的。
散宜生可以私下里送禮。
姬發不行。要不然算是污了姬發英明神武的名聲。
費仲接過書信一觀。
略過禮節性的話,看到了想看的東西。
大量金銀珠寶等值錢的東西。
他心里笑了,這禮物可不輕啊。
但,這禮物來的遲了。
剛在紂王那里說了壞話,該怎么把話圓過來
費仲思索片刻,曰“我也不便修回書。等我早晚取便,自然令你主公歸國。”
看看,這就是聰明人辦事,沒有廢話,也不留把柄。
另外一邊,尤渾也收到了禮物,他的回復類似。
這就是商朝的辦事風格,用在當今社會,也是百試百靈。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