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想用輪戰法,由三位各帶數百老兵精兵,加部分新兵,按月輪戰,其他的人種田,時間到了,再換一批輪戰。”
太史慈聽了,贊同道“公子是知兵的,以老帶新,也能起到練兵之效用。”
“只不過實際去做,也需要因時而動,看來我等回去后,要抓緊訓練兵將了。”
麴義出聲道“南匈奴這些日子雖有流寇騷擾,但人數不多,不過遲早會有一波大的。”
“好消息是,公孫瓚和他們也不對付,兩邊聯手不太可能。”
趙云沉聲道“雖然不會聯手,但要是輪番或同時進攻三城,這邊也捉襟見肘。”
“匈奴且不論,田豫的那數百白馬義從,也是個極大的麻煩。”
袁熙點頭道“所以別的且不論,田豫這個人是個麻煩,即使不能為我所用,也不能讓他呆在公孫瓚軍里。”
“咱們要找個機會,把他引出來。”
“之后就看你們的了。”
趙云三人離開時,都不禁搖了搖頭,北新城周圍三股勢力,都是相當麻煩,公子還真是找了個好地方啊。
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北新城的百姓這些年飽受荼毒,所以才對保護他們的袁熙如此感激。
如今袁熙的名聲已經傳遍了涿郡,范陽和容城的百姓之所以沒有大的騷動,也是受此影響。
袁熙深切感受到名聲的好處,只要在百姓中廣有口碑,支持的士族少些,也不見得不能成事。
但是相對的,民眾之間的口碑,也是極容易受影響的。
比如黃巾軍。
袁熙想到了那句話,不占領陣地,敵人便會占領。
他叫來吳昭和曹憲,說道“伱們對道教如何看”
曹憲見吳昭示意自己先說,想了想,開口道“兗州士族,多有篤信黃老之道者,甚至同情黃巾的。”
“他們在談論的時候,常常將道教和儒家作對比,衡量優劣,有些言語,其實是頗為不敬的。”
袁熙頗為意外“不信儒家信道家,這樣的士族多嗎”
曹憲想了想,“依妾印象,為數不少,至少十有三四。”
袁熙說道“你覺得這是天下大亂,漢庭衰微造成的,還是早已有之”
曹憲聽了,為難道“公子這個問題太難了,我只是個孩子啊。”
這話說得袁熙和吳昭都笑了起來,吳昭轉頭對袁熙笑道“還是我來說吧。”
袁熙卻見曹憲趁吳昭扭頭的時候,壞笑著對著自己吐了吐舌頭,舔了舔嘴角,差點當場失態。
吳昭卻是沒有發現,卻道“這件事情,說起來非常復雜。”
“家父研究儒家經學,卻在其中發現了一些不好對外人說的道理。”
“要說道教從古諸子百家的道家,演變成了教派,其實儒家也有相似的變化。”
袁熙卻是第一次聽說這種說法,當下說道“愿聞其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