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項目是布朗爵士幾個月以前就定下的基調。
年會開著開著,他自己就變成了最受關注的新聞人物,還是大反派,肯定是爵士始料未及的事情。
但安娜接手之后。
覺得這個項目安排沒什么問題,也就繼續對照預約好的日程表,今天跑來采訪曹軒先生。
順便錄制一下播客。
這播客指的不是樹懶先生的藝術沙龍,而是名為beyondtheaer畫紙之上。
它是雜志社的官方播客欄目。
每周一更。
在蘋果播客上有近300萬的訂閱數量,sotify、ogeodcast、castbox這些第三方的訂閱平臺上,加起來應該也有差不多的數目。
光是每月一期的付費專題,每年就能帶來上千萬歐元的訂閱收入。
在藝術這種小眾領域,能有幾百萬的粉絲數,一點都不比海伯里安先生油管上過億的粉絲來的簡單。
它毫無疑問是世界上最權威,受眾最廣泛的藝術音頻節目。
必須要承認。
無論從任何角度,任何媒體形式來看,油畫雜志社都是行業內獨一無二,近乎“壟斷”性質的巨無霸媒體。
這便是布朗爵士認為就算明知不好做,安娜也一定會答應重新回來當欄目經理的原因。
信譽和權威都需要時光的不斷驗證,才能有足夠的說服力。
這可是幾代人的積淀。
伊蓮娜小姐縱使再受關注,形象再好,重新另起爐灶從頭來過帶來的回報,也遠遠無法比擬萬一真能把雜志社抓回手心里的巨大收益。
“曹軒。”
有人念著這個名字。
黑夜中一片靜謐,勞斯萊斯以極好的隔音性能而聞名,它雖然裝備著性能強大的v12的十二缸大排量自然吸氣引擎,卻和躁動咆哮的超跑不是一個路數。
廠商宣稱。
即使在以100英里每小時的時速前進的時候,他們的貴賓乘客依然能聽見克里夫蘭管弦樂團所演奏的小交響樂里最細微的每一個音符。
就像聽見波西米亞平原上寧靜的風,從耳邊掠過。
燈上年輕女人的側臉,也瑩潤的像是寧靜的玉石,仿佛觸手微涼。
她閉上眼睛。
安娜把采訪安排在腦海里一項一項的過了一遍,腦海里回憶著她所整理資料的時候,過的關于曹軒的生平。
從出生到成長。
京城,魔都,巴黎留學,再回國她和曹軒以前的交集并不算很多,最密切的反而是本次年會開幕式上的那幾節短暫的樓梯。
但伊蓮娜小姐對于曹軒的人生過往,可以算是耳熟能詳。
為了準備這次采訪。
她在車上還特地倍速的精看了兩部關于曹軒的紀錄片,一部央媽的本土視角,一部法國tf1電視臺的海外視角。
以油畫的體量,可能代表油畫官方采訪到一些頂級的繪畫大師不算難。
但采訪的出彩,依舊是非常有技術難度的事情。
歷史上不是沒有出過差子。
05年采訪亨特布爾的那期,讀者的評價就是不知所云,歷史上還有同行媒體采訪畢加索,結果被人家給告了,都是被后人所反復提起鞭尸的大樂子。
未必是采訪的人不夠專業。
而是藝術大師們一個個普遍性格千奇百怪的,超難伺候。
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