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妙昂不知道,他為什么沒有怒發沖冠的摔袖離去,約莫是報道上搭配的照片,叫住了他——
一個穿著深色戧駁領校服外套的年輕人,拉著身邊小孩子的手。
天色已經偏黑了,太陽低低的落入山去。
老槐樹的巨大影子搖搖晃晃的披頭蓋下。
微微發暗,也微微發藍。
大概是某種奇妙的巧合,在夕陽將落未落的夜景一剎,記者用手里的手機隨手拍出的圖像,顯色效果竟然有點神似于幾十年前他使用的老式的云南紅塔牌黑白感光膠片的顯影效果。
照片中的很大部分,都被錯誤的光線以及手機ai算法不恰當的背景虛化效果,涂抹的光暗交織,影影綽綽。
只有對方手里牽著的那個正在轉圈的小女孩的衣服,被錯誤的追焦了,提的很亮。
裙擺旋轉成一個不那么完美的圓。
仿佛一朵盛開到一半的少見的暗紫色的多彩茉莉花。
大多數人。
縱然是老練的政治家,或者被拍攝經驗豐富的平面模特。
他們正常生活自然而然的情緒流露,與明白自己在拍攝一張非常非常重要,可能會被刊登在報刊上的大照片時,整個人的神態動作,都是會在兩者之間發生非常輕微的變化。
這就是所謂面對鏡頭的“緊張感”。
專業的人像攝影師,工作中的一大部分重點,其實就在和模特溝通,消除這些緊張感之上的。
林妙昂是位經驗無比豐富的室外攝影師。
在照片上耕耘了一輩子的人,往往有那種經年老相機客常說的那種“殺手本能”。
一張照片,到底是不是擺拍的,模特身上的情緒,到底是不是演出來的。
林妙昂只需要很短的時間,就能靠著直覺分辨出來。
雖然這張照片拍的很模糊,他們的五官也不是很清晰。
可是直覺告訴他,這里面的“戲”是真的。
小姑娘的開心、快樂是真的。
年輕人的開心、快樂也是真的。
甚至就像年輕人牽著小姑娘的旋轉的那只手一樣。
圖片上他們兩個人的情緒是連在一起的——那是一種不攙假的鏈接在一起共情,而非是被導演安排好擺拍時,硬貼在背景上,如同臨時拼湊到一起的兩個人形木偶。
所以即使這張照片拍的很爛,林妙昂也是位討厭手機ai計算攝影的老派傳統攝影師,但他看了幾秒鐘后,潛意識里依然在告訴他:“這是一張好照片。”
值得得獎的那種好照片。
虛假的土壤只能開出虛假的花。
擺拍的照片,也是極難極難醞釀出這樣的情緒的。
林妙昂跑去問了問他熟悉的那位責編,關于這次禁毒特別刊上面幾篇報道的情況。
然后又裝作隨口嘮家常的樣子,和那位拍攝這幅照片的杜文記者,小聊了十幾分鐘。
最后。
他周末又換了身衣服,自己開著車去好運孤兒院里做了兩天的義工。
從頭到尾。
沒有一個人認出了他,林妙昂也沒有和顧為經說過一句話,拍一張照片。
他只是默默的看了兩天。
看著顧為經畫畫,抱著胖娃娃布稻咿咿呀呀的說些外人聽不懂的外星話,看著他養的那只超級胖的肥貓和那個得了艾滋病的小女孩一起玩。
看著顧為經和那個清淡的如同玉蘭花一樣的女朋友,一起手挽著手,在吹落的白色花瓣間漫步。
他甚至坐在那邊,一邊掰著玉米棒子,一邊默默的看著酒井勝子為她的那幅《為貓讀詩的女孩》完成了收尾。
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