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刀畫的優點在于朦朧的氣質。
它的缺點同樣也在于這種朦朧氣質的刻畫。
對于生產相關的周邊來說,不怕你要求做工有多么細,材制有多么特殊,從樹脂、復合材料再到鈦金屬,不過是造價成本之間的差異而已。
鑲銀貼金,更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還方便把價格往上翻,割割韭菜呢。
就怕沒人能想明白,你的要求到底具體是什么。
類似“氣質朦朧”這類的詞匯,在玩具生產方眼中簡直就是要了老命了。
來人呀。
喜歡玩抽象的是吧!
誰給我把甲方的畫師給吊在車間房梁上抽,給他抽個夠夠的,抽到再也不想抽了為止。
給大爺我翻譯翻譯,什么叫做氣質朦朧?
什么tmd叫做作品帶著“彌散的美感”。
哼,皮鞭揮的狠一點,潑鹽水上去。
讓他自己給老子表演一個彌散和朦朧看一看!
創作者的技法夠好。
觀眾便容易在畫布上感受到創作者所想要去營造出的那種無法形容的氛圍感。
類似“三十年前的月光像一枚朦朧的銅錢”啦,什么“海上漂浮著云海,日出東方,那刻,我在里面看到了拜倫”啦。
擁有抽象的情感感染力——它是繪畫、文字、詩歌這些創作形式所獨有的美學表達能力。
當你試圖把它變成看的見摸的著的玩具,變成相關周邊產品時。
原作品搞的有多么藝術,相關領域的產品經理就要相應的掉下多少根頭發。
除非就是把詩句或者畫作印在馬克杯、文化衫上的這種最簡單,利潤率也相應的最低的二次印刷產品。
再稍微高難度一點的粉絲周邊就沒辦法生產了。
“一幅畫很抽象”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大家都能理解。
“一個玩偶很抽象”——這種形容,哪怕僅僅只是寫在紙面上,看上去都會覺得很奇怪。
至少人們在說畢加索的畫很“抽象”和形容一件玩具做的很“抽象”時,大家嘴里的抽象,大多數情況下應該不是同一個含義。
抽象。
在文藝領域中,這個詞的原始含義就是抽離外表的實質特征,對精神進行高度凝練概括。
它和粉絲周邊,樹脂手辦這類需要著重表達外表特征的玩具品類,本質上想要傳達的理念幾乎是完全相反的。
退一萬步來說。
“抽象的玩偶”這種說法,消費者沒準還是能理解玩具公司所想要表達的含義。
換成“朦朧的玩偶”、“彌散的玩偶”。
我們生產的手辦是“三十年前的月光”,或者“云中的拜倫”。
這些詞誰敢寫在廣告宣傳語上,大家一定會覺得你是不小心吃了什么奇怪的菌子,把理智給燒沒了。
潮玩能大賣,它的要點在于“可愛”,“生動”。
至少要非常“醒目”。
泡泡瑪特、kaws、積木熊的成功,都走的是這個路線。
它們有非常鮮明的自己的特色,
比如泡泡瑪特標志性的可愛公仔,kaws設計的那些外星人一樣的經典人偶造型……
潮流玩具和粉絲周邊需要非常鮮明的記憶點,而非非常朦朧的記憶點。
目前潮流玩具的廠牌,主要分為兩大市場陣營。
藝術家玩具和設計師玩具。
這兩者的界限到底是什么,區分的不是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