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粉絲認為,類似泡泡瑪特這樣的玩具公司主導,邀請全球各地設計師所制造的很貴,上千塊一個,但依舊屬于普通人消費能力范疇的精致玩偶,屬于設計師玩具。
而kaws、村上隆這類。
由世界上知名畫家的個人ip為主導,貴到不可理喻。
一個能賣到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美元的收藏品。
它們則屬于藝術家玩具。
用價格來分別潮玩的屬性,不是很準確。
如今泡泡瑪特也會和kaws合作,村上隆也有相對比較“便宜”走量的聯名商品。
如果要真的區分出這兩種潮玩之間的差別的話。
更加準確一些的概括,應該是兩者生產性質的差別——
一者自下而上。
一者是自上而下。
設計師潮玩立足于產業界。
他們在創作時便知道,什么樣的設計才是能夠方便生產,方便批量化制造,方便流水線式大規模復制的玩具設計。
以此為基礎。
再去考慮向上表達自己想要傳達的藝術概念。
藝術家潮玩則自上而下。
創作者大筆一揮,先搞出一個藝術概念來,然后再扔給工業界,開始像巨嬰一樣撒潑打滾。
來,給大爺造,大爺就要這個。
我才不管好不好造,也不在乎你是用3d打印還是從哪邊地里刨出來一個扳金仙人用錘子手敲。
不管不管才不管!
反正老子就一定要看到它!
搞這種潮玩的往往是知名大藝術家——這一現象不是因為他們更會鬧脾氣。
而是當你足夠有名氣了,撒潑打滾的時候才會有人搭理,才有任性的資本。
不會被腦袋套上麻袋,偷偷吊在房梁上狠抽。
為了達成大藝術家的創意,期間品牌方能夠負擔的生產成本也要比為普通設計師設計的玩具所劃定的項目預算高上一個數量級。
不過。
大家對知名藝術家們的性格再如何容忍。
也有一個底線。
就是玩意至少得理論上能造出來,你的概念能被消費者所準確理解、捕捉。
否則。
他們要找的就不是扳金仙人,而應該是阿拉丁神燈了。
刻畫真實的東西,而非虛幻的氣質。
這恰恰就是畫刀畫最大的短板。
連傳奇級的畫刀畫技能,都沒有辦法準確的刻畫出伊蓮娜小姐的五官的線條。而音樂劇背后的商業推廣公司,也不可能照著畫刀畫的迷幻線條去生產玩偶。
“簡·阿諾希望您拿出的不是‘艾米’的那種畫,而是海伯利安視頻里‘蝙蝠俠’那種寫實風格的作品,生動與真實很重要,您明白我的意思吧?”
安娜心中有一點遺憾。
偵探貓的素描線條畫的足夠的精準,技法超級好。可整個作品帶給人的感覺,還是不如她的那些畫刀畫作品的。
事情有得必有失。
你既然想要在畫展上嫖到人家甲方的宣傳資源,拿了人家甲方的錢。
即使是簡·阿諾的畫室,也必須在對方的要求規范內去創作。
戴著鐐銬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