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看上去是淡白色的,但是從色彩上來說,它的色溫要比太陽光的色溫偏高。
所以。
從湖畔看上去,剛剛從湖水中走上岸的女孩,她的皮膚白皙的發出柔柔熠熠的光。
隨著她的眉間變化,臉頰微斜,月光就一同在她的面頸間游移,仿佛是在水波間蕩漾。
當她笑意昂然的看著手中的畫的時候。
她臉上的水波,就和腳趾點著湖水所觸動的水波,一起裊裊的漾開。
【作品名:《月光下的蔻蔻》】
【素描技法:lv.6職業三階(6721/50000)】
【情感:嘔心瀝血(圓滿)】
人用手里的畫筆在紙面上作畫,不同于從頭到尾,顏色和“筆法”水平高度統一,高度平均,不會出現任何風格變化的噴墨打印機。
畫家的心緒不同,繪畫狀態的不同,落于筆尖之下的情感與技法,都會有很大的不同。
可以這樣理解。
畫家用筆來作畫,創作期間,他的“畫技”水平會是一條不斷上下波動的曲線,只是有些畫技處于成熟期的畫家,他們的繪畫技法的曲線波動的較小,整體呈現平滑的過渡。而有些走“靈感激情”流的畫家,他們的波峰和波谷,則可能像是一個個高山和峽谷,差了十萬八千里。
此間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畢加索,畢加索的有些作品,無疑是大師級別的功底。而有些作品……沒準也就是小孩子涂鴉般的水平。
從壞的方面說。
相比于除非是噴頭堵塞或者缺墨了,否則第一筆印上去是什么樣,最后一筆印上去還是什么樣的打印機。
畫家手工繪畫出來的作品,缺少了那種亙古不移的穩定性。
從好的方面說。
人手工所繪制出來的作品,至少在目前這個階段,仍然有一種什么機器都無法模仿的靈動。
太穩定了,作品就會變成了雕塑,變成了木偶,變成了一塊堅固的石頭。
就是這種手繪的濃淡變化,這種不平衡,不圓滿,不堅固的縫隙之中,留下了情感和心緒隨之流淌的空間,留下了靈魂存在的空間。
它讓它們從石頭變成了孫大圣,從木偶變成了匹諾曹,從雕塑變成了童話里的公主。
它們從此活了過來。
所謂藝術,它就寄居在這些縫隙之間。
系統面板評價一幅畫的技法水平的時候,會籠統的取一個創作者在整幅畫創作過程中,筆墨表達能力的中間數值。
比如。
顧為經在為菲茨國際學校的素描老師瓦特爾,完成那幅博物館島的最后一層罩染之后,它在面板上得到了技法水平的評價,不是瓦特爾自己的lv.4職業一階,也不是門采爾已經趨近于圓滿的lv.9大師三階。
而是在這兩相之間,取了一個相對中間的值,lv.7大師一階。
繪畫技法是如此。
作品中的情緒表達也是如此。
這幅素描稿的情緒評價達到了嘔心瀝血圓滿的層次,是顧為經到目前為止,所有畫稿的作品里在系統面板上所得到的評價最高的。
沒有之一。
然而。
嘔心瀝血(圓滿)依然不是剛剛顧為經的極限,通過畫畫時前所未有的感覺,以及他才畫到一半,就聽到了素描破境任務完成的系統提示音來推斷——
顧為經繪畫時的情緒,已經觸及到了另外一層藝術境界。
lv.6的素描只是隱約觸摸到了大師殿堂的大門。
而此前顧為經繪畫時,那種用美來對抗空虛的信念,讓他相信自己肯定有那么一瞬,不是觸及,而是已經徹底踏入了另外一層情緒表達的境界。
“妙筆生花”的境界。
妙筆生花!
顧為經靜靜回味著那一刻情緒在筆尖不受控制的宣泄而出的玄妙感受。
他以前只在一幅畫上,感受到了類似的感覺——大金塔周邊墻壁壁畫里的那一幅《禮佛護法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