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金融業更大、更豪、更有錢,甚至更熱衷于藝術品的贊助商也有。
比如能源公司、煙草公司或者污染比較嚴重的化工類產業。
畢竟,它們被社會罵的比較狠。
石油集團超級喜歡贊助一些藝術節以及雙年展的展會,來表達自己對“公益項目以及環保事業”的重視。
海外煙草集團也超級喜歡搞一些類似的項目,甚至會專門注冊一個子公司,繞開各國煙草相關的廣告法,弄一些擦邊球。
這種大型商業集團一個個都超級有錢,也捐的超級狠,只要你的藝術節夠有名,但凡策展人敢拿,動不動簽贊助支票都是千萬美元、千萬美元的簽。
策展人唐克斯所擔任館長的英國泰勒美術館,“泰勒”這個名字,就來自于贊助人工廠大亨的姓氏。
理所應當的。
這種行為也會引發一系列的行業倫理問題。
“殼牌石油所冠名的宣揚環境保護的藝術項目”、“英美煙草集團贊助的癌癥公益藝術展”……也不是不行,但就算資金往來清清楚楚,真的只是純粹的捐款行為,也會有一種被人家大金主“包養”了的感覺。
而顧為經的坐談會所擠掉的原本日程上的學術討論會,討論的就是這些贊助資金來源所相關的道德風險。
各大畫廊也是雙年展最重要的合作伙伴與贊助商之一。
記者報道中的“不是秘密的秘密”——有媒體稱如今行業里縱然像威尼斯雙年展這樣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強的頂級大展,都難免有各種贊助合同。
傳統上,各個國家所提供的官方資金支持一直被認為是威尼斯雙年展的辦展支柱。
但實際上,如今大量的億萬富翁和頂級畫廊們,全部都在拿著海量的資金年復一年的投入展覽,為其提供支持。
每年具體捐贈數額是保密的。
但由于雙年展的特殊性。
頂級畫廊們總是孜孜不倦的揮舞著鈔票,投入每屆展覽的捐贈箱。
就算雙年展本身不提供作品售賣業務,“上月在雙年展上獲獎”,然后“下月在藝博會上賣爆”卻是不爭的事實。
至于這會不會有什么內幕往來,就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整體上。
行業比較喜歡拿私人富豪的支票。
私人富豪也許有的也別有所圖,想要靠著捐款,獲得社會聲望,稅務減免或者其他一些什么。
但相對比起畫廊。
對藝術展本身獨立性的影響較小。
比如伊蓮娜家族基金會,在二戰后一直以來,就是威尼斯雙年展的傳統重要贊助者之一。
——
“無論是不是擺姿態,行業目前只能假裝相信,有一個獨立于商業世界以外的純潔的藝術世界存在。”——紐約藝術評論
——
而無論是否真的純潔。
至少在面向公眾的通話里,一定是純潔的。
聽的顧為經的話,蘭普切第一反應不是喜悅,而是警惕。
那些野雞展,直接花錢買獎都沒有問題。
到了新加坡雙年展的層次和辦展規模,花再多錢,策展助理卻不可能明顯表現出你捐款我給你開后門這種意思。
退一步,萬一萬一這種事真有,也不能明面說。
傳出去任何一點。
都是巨大的丑聞。
這家伙,不會偷偷在電話里錄音吧?
“別誤會,不是賄賂,也不捐錢。”
顧為經說道。
捐款是一條路子。
如果單純是買一張參加社交晚宴的門票,見見唐克斯的面,讓策展人舉著香檳杯和你說上兩句客套話,合影發個朋友圈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