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袋子里拿出一捆鈔票,感受著錢幣的質感,輕輕的歡呼了一聲。
“要點鈔機么?我以為你們干這行的,喜歡拿些比特幣什么的。這么多現金,我倒能取出來,但出入境海關不會遇到問題么?”中年人好奇的問道。
“有些人是的,但我比較老派,還是喜歡現金交易的,古老但可靠。美元最好不過,富蘭克林,我永恒的朋友。”
巴頌笑笑,示意自己自有特殊渠道。
“點鈔機就不必了,我相信船王家的公子看不上這些小錢。”
話雖如此恭維。
訪客還是直接拆開了一捆,一張又一張的點數了起來。
劉子明終于為煙斗填好了煙絲,用旁邊一個小通條通了通煙管,把煙管和煙斗組合了起來,也不著急點燃,而是把它放到了一邊。
他把電視機屏幕上的政策分析欄目靜音,拿過巴頌帶來的文件袋,拆開上面的密封繩。
文件從牛皮紙袋里滑出,散落在中年人的腿間。
第一頁便是顧為經在菲茨國際學校學生證上的大照片。
劉子明端詳著照片上的年輕人幾眼,他把文件從自己的腿間拿起。
顧為經迄今為止,十八年的人生,在中年人的指尖翻閱間——
一泄其秘。
——
如果正在萊佛士酒店里參加晚宴的顧為經,知道有劉子明正在翻閱的這套文件存在,大概會震驚的說不出話來。
入學證明。
教師評語。
參加社會活動的記錄。
報紙上關于他和孤兒院的小朋友的采訪報道。
同學對于他的評價。
他在上學期間,所創作出的各種各樣的作品照片。
……
他過去十八年的人生軌跡,甚至是“感情生活”,幾乎完完全全的能通過這一套文件還原出來。
這就是巴頌的神通廣大之處。
他既不是邦德,也不是阿湯哥扮演的諜中諜特工。
他是一只禿鷲。
禿鷲是一種特殊的鷹類動物,它們三五成群,極有耐心,能夠在草原上盤旋等待著受傷垂死的動物幾個小時,直到它們倒下的那一刻,落到地上去啄食他們開始腐爛破敗的尸體。
而在文化行業,禿鷲往往只會特別指代兩種人。
禿鷲記者或者禿鷲律師。
記者和律師兩個群體有一種天然的相似性,這里總是不會缺乏真正勇敢,真正高貴的從業者,他們深入社會的黑暗面,并帶來光明。同樣,這個行業永遠也總會有著像禿鷲一樣的人,他們同樣深入社會的黑暗面,并啄食黑暗,在黑暗中享受饕餮,以食腐與編造謊言為生——
以食腐與編造謊言為生。
而巴頌。
他就是后者。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