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中年人口中所報出的這些名字,無一不是那些超級土豪,職工遍布全球的資源型龍頭企業。
隨便東加一加,西加一加,它的金額應該就已經不少于伊蓮娜家族明面上的那些藝術品收藏的價格了。
安娜沒有表現出過分驚訝的模樣。
資產大都都是一代又一代人傳承下來的。
如果有心人真的想要查,得知一些大概的內幕,也并非太困難的事情。
“我不知道具體數字,你的曾祖父在他的那一代,是家族遺產的唯一繼承人。算上奧地利政府歸還的財產,通過我得到幾份的歷史資料和他的個人傳記里的描述拼湊起來,他那時總共繼承了大約17家大大小小的礦產公司,9家大型紡織工廠,兩家化學工廠和兩家鐵路公司的股份。”
陳生林說道:“聽聽這個怎么樣——”
“1927年6月22日,礦難發生的第二天,消防隊挖出了14具尸體,營救仍然在繼……據本地的居民說,昨天他們看到了有黑色的泥漿像噴發的火山一般涌出礦洞,大約有30英尺那么高……”
豪哥說他可以把伊蓮娜家族六百年光輝歷史里,所經歷的很多大事小情不加思索的當面背誦出來。
這應該并非虛言。
他現在被秘密拘押在某間監獄之中,四周是戒備森嚴的獄卒和守衛,肯定沒有什么書本或者資料能讓他翻。
陳生林依然就這么慢慢的念出了一則新聞報道的開篇。
“這是1922年利物浦的一份城市周報報道,講述的是默西塞德郡上一家名叫大衛·科拉杰維斯煤炭礦業公司當周發生礦難的新聞。報道開篇寫的太生動,所以我很輕松的就背誦了下來。那場礦難死了51個人,而煤礦所屬的土地,你猜猜屬于誰?”
“當然是偉大而光榮的伊蓮娜家族通過正常的商業購買取得的。”
“美國商人大衛·科拉杰維斯從伊蓮娜家族手中承包下了礦物的開采權,每噸煤15先令,是所有參與競價的承包商里出價最高的。”
“之后的二十年里,直到礦產被政府勒令關停,這個煤礦發生過三次大型礦難,五次小型礦難,總共死了197個人,這是正式的記錄,您知道,在十九世紀,這種沒有安全保護的小煤礦幾乎每個月都在死人,普通普通死掉個個把的人,根本就不會有任何正式的安全記錄的吧?”
陳生林笑著問道。
“可這他媽的和尊貴的伯爵閣下有什么關系?”
“這甚至不是他所占股的17家礦產公司里的任何一家,他只是輕輕松松從中賺了大約7萬9000英鎊,約合如今的2000萬英鎊而已。”
“他沒有礦業公司的任何股份,更不是董事會成員。黑心公司是美國人開的,監督生產安全是英國政府的事。哪里能怪到伯爵大人的頭上呢,把礦務開采權包給出價最高的商人,又不是他的錯。”
“礦下超過一半的人是兒童,平均招聘的新礦工的年齡是13歲半,如果能得到當地校長提供的讀寫能力證明,那么12歲以下的孩子也能進入礦區。他們每日工作十五個小時,一個月一個月見不到太陽。超過30%的人活不到成年,超過一半的人活不到25歲,能活到30歲已經算是長壽的老者,要是活到30歲,連根指頭都沒掉,簡直是老天保佑。”
安娜靜靜的聽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