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章顧為經推銷記
劉子明向顧童祥提及了他的那個籌備中的船上派對。
“準確的說,是一個私下的藝術沙龍,應該會有幾位雙年展的評委以私人身份參加,當然,更多都是東南亞這個圈子里的比較年輕的畫家,也有些先鋒藝術家,還會有些時尚圈子的人士。”
劉子明介紹道。
“比起雙年展的官方晚宴,沒有那么正式,比起剛剛的訪談,沒有那么嚴肅,大家聚在一起,看看體育比賽,或者就是聊聊天。”
“哦,伊蓮娜總監也會來,她答應了我的邀請。不少圈子里的朋友都知道了這件事情。就像是‘十日談’,大家在一條與世隔絕的地方,在一條漂浮在海洋的大船之上,人們輪流講述著關于藝術行業的見解。”
劉子明隨口報了幾個鼎鼎大名的新生代藝術家的姓名,“若是顧老先生您也能來,以長輩的身份談談您的創作經驗,那實在是太好不過了。”
“大家應該都挺期待的。”
期待這個詞,劉子明說的太含蓄謙遜了。
藝術家們往往會有意或者無意的形成各種各樣的圈子。
古時東夏有南方畫北方畫的區別,歐洲意大利有威尼斯畫派、佛羅倫薩畫派,喜歡玩印象派的有落選者沙龍,喜歡學院派的有法國巴黎官方沙龍,愛好后腰別把大砍刀去打網球“你敢瞅我”、“瞅你咋得!”的,也可以去混混卡拉瓦喬那種非常疑似有黑社會性質的尋歡作樂小團體……
反正人人都能有個去處。
連梵高這樣走精神病路線的,也能和高更一起組隊出道。
直到如今。
畫派的區分沒有以前那樣涇渭分明,各種藝術團體并沒有消失,卻變得越來越多。
大到皇家藝術協會,歐洲的各種畫廊主組成的經銷商產業聯盟,有像以達米安赫斯特為首的英國新生代藝術家團體,小到隨便找家咖啡館,三五圈內好友幾個人一起錄個播客……它們都能算是一個又一個的圈子。
圈子并不是獨立存在,而是一個套一個,嵌套在一起,最終構成了如今的藝術社會。
劉子明自己的私人社交圈子規模不大,卻極為高端。
高端到也未必指的是圈子里畫家一個兩個身價有多高到不可思議,收藏家們一個兩個有多么富有。
唐寧有些時候都難免要逼迫自己主動參與一些她不喜歡的社交活動,多交交朋友,認識幾個對產業有興趣的投資商,努力的向上編織著自己的人脈網絡,去支撐著她的野心。
劉子明沒這個必要。
劉子明沒有唐寧那種一定一定要開一間屬于自己的頂尖畫廊,去做成什么什么樣宏偉事業的欲望與野心。所以,他有資格表現出不為俗物所動的清高。
唐寧張揚而劉子明內斂。
唐寧的傲氣是在臉上的。
劉子明的傲氣是在心中的。
起碼圈子里的絕大多數人,都沒有讓劉子明在不喜歡對方的情況下,還要主動去認識認識對方,把自己的圈子和對方的圈子套在一起的理由。
恰恰因為如此。
恰恰因為哪怕你是在商業上非常非常成功的藝術家,哪怕你是非常非常富有,昨天才在某場拍賣場一擲千金,刷了一百萬美元買了張莫奈的知名藏家。
人家劉公子看不上你,就是看不上你。
所以能成為他的私人圈子的一員,才仿佛是一種特別的榮譽,它便意味著“恭喜你,劉子明認為,你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
所謂高端。
便是人無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