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十三歲在西班牙參加地方展,十七歲拿馬德里的全國金獎,二十歲在巴黎開首次個人展……
“對了。”
伊蓮娜小姐提到這里時朝他眨眨眼睛,“1901年給畢加索開始第一個個人展的參展人也是那個沃爾夫。有些方面,藝術家必須要有自己的主見。有些方面,連畢加索也不會犟嘴,要乖乖地聽專家的話。”
直到90歲時在教皇宮開紀念展。
畢加索一生中僅是大大小小的各種個人展覽數量接近半百。它們色彩各異,風格跨越很大。所以女人她說這些展覽是由獨立單元所組成民歌集。
塞尚56歲才開了第一場藝術展。
從以調色刀厚涂畫就暗色調序曲,再到各聲部體積感鮮明的尾聲。
第一場展,便是一整篇的交響樂。
安娜希望顧為經的第一場個人展覽,也能帶給評論界一首交響樂,哪怕僅僅只有十個段落甚至十個樂句組成的超級短的交響樂,但要有雄心,要結構完整。
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
顧為經的畫展里必須包含兩幅概括性的作品。
其中一幅出能夠提綱挈領,統領整個展覽的作品。
它會是整首交響樂的第一樂章,也就是所謂的音樂會開篇時的“呈示部”。
一幅能夠為整場展覽收束的終曲。
以及一幅在展覽的過程里,能將整個觀眾的精神推向高潮,呈現出強大的戲劇張力的作品。
這就是三幅畫展里最為重要,最能夠展現藝術家個人風格的代表性作品。
剩下的所有作品,應該均勻的分布在這個過程里。
那幅關于樹葉里滾落的太陽的畫盡管時間上是在正午時分創作的,并非太陽初升的清晨,亦可以做為展覽開篇時的第一幅作品。
對于畫展來說,它牢牢抓握住了時間的精神。
對于交響樂來說——
“它則是一幅少見的,慢板的抒情開篇。”
“如果我是你。”女人噠噠噠的用手打了兩下拍子,“我會用一幅激烈的,快板的作品做為情緒的收束。就好比馬勒的《‘巨人’交響曲》。”
顧為經開始嘗試構思著畫展里的第二幅作品。
他思考著昨天晚上躺在沙灘上看向夜空時的感受認為那應該是一幅有關于“星空”的作品。
“梵高么?”
安娜小姐說道。
“我喜歡梵高。”顧為經說道。
“我們都喜歡梵高。”伊蓮娜小姐更正道。
那樣的夜晚。
月亮和星星映照在大海上,依舊是一個無比酷似印象派油畫畫面的場景。
有關星空的印象派繪畫作品在這個世界上不計其數,最有名的當然是梵高的《星月夜》。
畫面上遍布著漩渦一樣的星云,紫羅蘭色澤鋪就而成的天空與黃金熔爐一般的星輝在打著旋兒的筆觸里凝結在一起。
顧為經嗓子痛的厲害。
所以他沒有說話。
他不知道伊蓮娜小姐指著的哪幅,他其實想到的是梵·高的那幅《羅訥爾河上的星空》。
“比起梵·高的星月夜,我更喜歡《羅訥爾河上的星空》。”
安娜說道。
那幅畫里,星星散發著猶如童話里長長的星芒,與城市的油燈的光輝混在一起,一同倒影在水面上。
一對中年的夫妻呆在岸邊,他們依偎著遙望著天空。
天上的每一顆星星,都亮的與眾不同,每一顆星星,都是能夠照亮天空的恒星,那幅作品里凝固著美好而恬淡的喜悅力量。
……
到了島上第二日的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