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顧為經依然得到了快樂。
那么。
藝術最本質的意義,到底是追求這樣的滿足與快樂呢,還是獲得一個外人眼里足夠好的作品呢?
這看上去是個很淺顯的問題。
但是——
顧為經一直思索著柯岑斯教授的那個疑問。
也許,這個問題也可以拆分成,有些藝術作品的本質是表達自我的作品,還是讓外人覺得滿意的作品?
你是應該為了讓獎項的評委滿足作畫,還是為了讓自己滿足作畫。
道德上似乎后者要更加相對正確一些。
一幅作品里如果沒有藝術家自身心血和精神的凝聚,那難以避免在很多情況下變得空洞,這是很多人宣稱,ai作品無法代替人類作品的原因。
顧為經和樹懶先生說,童話故事里,狗子的作品具有了動物王國里其他所有動物喜愛的因素,唯獨沒有自己。
這是問題。
但是。
藝術又只是“自我”的么?
一味的追求后者,又很可能會落入自我陶醉、畫地為牢的幻想之中。
來自他人的肯定與認可乃至追捧,似乎也絕對不是一無是處的東西。
梵·高。
一個特立獨行的瘋子。
他對過去藝術王國里的一切,都表現得那么的輕蔑,他挑戰權威,他對舒適和安定的生活不屑一顧。可即使如梵高那樣不在乎任何旁人的理解,沒有畫廊的關注,沒有策展人的橄欖枝都沒有關系。
但他不還是因為和高更發生了意見分歧,無法得到對方的認可,而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么?
那么。
繪畫到底是什么呢。
顧為經打開了系統面板,面板上有五個主項,油畫,素描,中國畫,水彩和版畫。
這是系統給出的答案么?
“不。”
這是錯的。
顧為經以前不會思考這些東西,但他現在漸漸有了疑問。系統所給出的五項,它可能僅僅只是世界上從事的人數相對最多,受關注度和商業化程度做的最好的五項。
他是被最多的人所熟知的五項。
但它絕對不是藝術的全部,絕對絕對不應該是。
藝術是百花齊放的,凝結著人們智慧的結晶和對于美的表達。
顧為經想起了曹軒來到藝術項目的時候,第一天,所說的那些話,講述著關于畫工的故事。
敦煌的畫工在畫壁畫的時候,一定不會想著什么繪畫有幾個畫法門類,那些更受人關注,那些更值錢。
蒲甘的不會,柬埔寨吳哥窟的不會,在埃及的金字塔上畫關于法老和太陽神和偉大的貓貓大神的也不會。
世界上的藝術技法那么多。
越南也有受到本土風格影響的很好絹畫,棄用線條,大量的使用色塊的渲染。緬甸的傳統藝術也歷史非常的悠久,融合了本地風格和外來元素,交融薈萃。認真的去研究下去,那些琳瑯滿目的藝術種類,可能每一種,都不比能價值一億美元一幅的油畫來的差。
畢加索價值一億美元一幅的作品,不就大量的吸收了非洲的繪畫元素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