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當時的東瀛真就引進“科舉”制度,讓那些苦哈哈的泥腿子也走入朝堂,晉升上流社會,這豈不是在告訴其他泥腿子,他們實際上和那些貴族老爺沒什么本質區別
都是一樣的人,那他們還會愿意無條件任由那些掌權的貴族老爺剝削奴役么會愿意么
在中原,“科舉”制度被視作底層人民的晉升渠道而成為維持社會穩定的一環,歷朝歷代,當“科舉”完全被上層階級壟斷進而失去作為底層人民晉升渠道的作用時,一般都是一個朝代造反頻發的時候,而造反的首領又
或者首領身邊的幕僚往往就是那些科考不順的落地秀才之流。
“科舉”的本意就是將這些隱藏在人民中的不穩定因素找出來然后收為己用,一方面增強統治階級的實力,另一方面削弱低層人民的凝聚力,可謂一舉兩得。
而當“科舉”不再公正,通往上層社會的渠道被堵死時,那些膽大包天而且有謀略的讀書人可是真敢造反的
誠然,中原每個朝代的滅亡大多源自于土地兼并,這是所有問題的根源,老百姓吃不上飯了不造反干啥但是能將一盤散沙的老百姓凝聚在一起,一起向著“造反”這項有前途的事業奮斗,還是得有那些腦子靈光的人鼓動牽頭。
底層人民水深火熱的環境是枯黃的草原,而那些有勇有謀的人則是火星,無論草原還是火星,單獨存在都不會如何,而一旦遇到一起,那就會是燎原之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那些“星星之火”都本該在“科舉”制度中脫穎而出,成為國家棟梁中的一員,當然,也可能是國家的又一條蛀蟲,總之都會是國家統治階層的一員。
但可惜,上層晉升渠道堵死了,所以他們只能選擇造反。
你不給我官當,那我就自己來取,造反搞好了,說不定就可以改叫“起義”,到時候不要說當官,說不定我還能當個皇帝
中原人民的思想永遠是這么樸實無華,以及膽大包天。
但是這個在東瀛不行,東瀛自古以來就將人與人之間的階級限死了,上層是上層,下層是下層,上下階層可以有溝通,但不能有流通,相互之間不可以有一絲逾越,這是雷池。
所以“科舉”在中原是統治階級收攏人才以及維持國家安定的重要工具,但是在東瀛,想也不要想。
正是因為極端重視以及強調階級,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