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公爵,取黃金
如果要票選1832年英國的流行詞是什么,那么上述這段話一定是當選的最大熱門。
當威靈頓公爵對外宣布他將奉命組閣時,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倫敦的大街小巷就貼滿了這樣的宣傳語。
面積不大的倫敦金融城內擠滿了來自這座城市各個角落的人群,他們從事著不同的職業,有著不同的教育背景與成長經歷。
這些人唯一的相同之處在于,每個人都手里都高高的揮舞著自己畢生的積蓄,一張又一張的英鎊或者其他承兌票據。
說起不列顛的貨幣體系,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艾薩克牛頓爵士在擔任鑄幣廠廠長期間,向議會遞交了著名報告向上議院財稅委員會閣下的陳述,為英國確立了金本位制度的雛形。
只不過在牛廠長任職期間,金本位還沒有落實到法律層面,一直是以臨時條例的形式實行。而金本位制度在法律層面的真正確立,還要等到1816年議會通過的金本位法案。
當時為了提振拿破侖戰爭后百廢待興的國內經濟,拯救英鎊的貨幣信用,不列顛政府通過金本位法案,頒布金本位貨幣法,并下令停止鑄造已流通150年的畿尼金幣,重鑄國內金屬貨幣。新鑄造的金幣命名為沙弗林,沙弗林用純度為9167的標準金鑄造,1沙弗林價值1英鎊。
到了1819年時,在皮爾爵士的敦促下,金本位法案的補充條例皮爾條例獲議會兩院批準通過,新條例進一步法定了每盎司黃金價值3英鎊17先令10便士,即1英鎊紙幣兌換7黃金。
有了黃金作為發幣依據,英鎊的信用自然也變得愈發堅挺,英國公債更是一躍成為廣受世界好評的優質投資項目。
但享受了金本位的好處,就得同時承受它的束縛。
明眼人都知道,哪怕全世界的黃金開采量都供應給不列顛,也未必能跟上不列顛目前火車推進式的經濟發展速度。
而為了滿足不列顛國內在經濟發展期間激增的貨幣需求量,英國的各大銀行勢必不可能老老實實的遵守財政部的要求,有多少黃金儲備印多少英鎊。
但是超發貨幣并不代表英國金本位制度就會崩潰,只要大伙兒閉上眼睛,自己騙自己,不去一股腦的找銀行要求兌換黃金,那么不列顛還是可以其樂融融的過日子。
但如果大部分人打算做個明白人,那這事可就難辦了。換句話說,1827年英國銀行危機的爆發,以及因為銀行危機導致的英國經濟衰退就是由于老實的明白人太多引起的。
自從那次銀行危機爆發后,不列顛人終于明白了,在貨幣這件事上,最好不要做眾人皆醉我獨醒的事情。黃金可以兌,但是不要大伙兒一起兌。如果大伙一起兌,那最后的結果就是所有人都沒得兌。
而在不列顛的聰明人群體中,更有天賦卓絕者從一部分不懷好意的反動分子口中悟到了金本位的逆向展開式。
如果我沒得兌,那我也要讓那幫貴族、銀行家和大商人們也沒得兌。我的畢生積蓄只有幾十鎊,雖然我沒了這些錢往后幾個月連飯都未必吃得起,但是那些兜里有幾十萬鎊的也一樣吃不起了,我有什么好怕的
眼見自家銀行的門檻都快被擠兌者給踏破了,即便是羅斯柴爾德、巴林這些英國銀行業領頭羊也不得不在5天后宣布暫時停止匯兌業務。
至于那些中小銀行大多在第三天的時候就繳槍投降了。
這幫銀行家見勢不妙,直接把公司一關,宣布自己堅決反對威靈頓公爵組閣,并且由于本行員工集體罷工參加抗議示威活動,所以在改革法案通過之前,他們都會暫停營業。
到了這個危急存亡的關頭,這幫銀行家不管是不是真心支持議會改革,反正每天一大清早就會堵到了議會門口,舉著牌子,高喊阻公爵,取黃金的口號,試圖渾水摸魚把那些反應慢半拍的同行們給擠兌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