喔!不!
上帝!佛陀!真主!你們怎么能如此薄待我!
喔!不!
神父!牧師!和尚!巫女!阿訇以及伊瑪目!
你們是否盡了你們身為神的使者的責任,將我的祈愿回報給你們所信的神佛!
喔!不!
亞瑟!你……你怎么能搶奪了本該屬于我的尊榮!
我埃爾德·卡特才應該是倫敦大學校史上第一位獲得授勛的騎士!
我……
咳咳!抱歉,亞瑟,埃爾德這小子剛剛趁著我上廁所的工夫把我的筆拿走了在信紙上胡寫亂畫的。船上所剩的信紙不多了,我們還沒來得及靠岸在附近城市進行補充,所以我就不換紙了,有勞你們在刊載新一期《貝格爾號航行日記》的時候,把埃爾德無病呻吟的片段自行刪除,實在是不好意思。
言歸正傳,在1832年12月17日,我們繞過了圣地亞哥角,進入了著名的拉美爾海峽。
透過薄薄的云層,崎嶇荒涼的斯塔滕島輪廓隱約可見。
下午,我們在大成灣靠岸停泊,剛剛駛入港灣我們就受到了島上土著居民頗具火地島特色的歡迎。幾個火地島人趴在岸邊一塊伸入海中的巖石上,身體被稠密的森林半遮半掩。我們經過時,他們跳將起來,揮舞著破爛的披風,發出一聲響亮的吶喊。然后順著岸邊跟著船跑。
天快黑的時候,我們看見他們的篝火,又聽到了他們狂叫。港灣里是一半是寧靜的海水,一半是環繞的群山。圓溜溜的低矮板巖山頭上,是密不透風的幽暗森林,一直延伸到水邊。
一望便知,這完全不同于我曾見過的任何地方。夜間強風驟起,來自深山的狂風從我們頭上掠過,此時,如果船在外海可就難受了。因此,我們跟先前抵達這里的人一樣,忍不住大喊一聲‘大功告成’,這就是為何這片港灣會叫做大成灣。
早上的時候,菲茨羅伊上校派了幾個人去與火地島人溝通。當我們劃近岸邊,聽得見喊叫時,岸上的四名當地土著之一走過來迎接我們,并大聲嚷嚷,指揮我們小船該在哪里靠岸。
我們上岸后,那幾個土著人看上去有點緊張。他們不停地說話,飛快地打手勢。毫無疑問,這是我平生所見的最奇特有趣的景象。我沒有想到未開化的野蠻人與文明人之間的區別竟然會有這么大。
可能是因為人更有能力改善自己,所以也使得原始人與文明人之間的區別大于野生動物與家養動物之間的差別。
領頭的土著老人似乎是一家之主,另外三個是強壯的年輕小伙子,他們看起來大概有六英尺高,至于部落里的女人和孩子則躲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