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看此處。“朱瀚指著圖紙上某處,“若在此建水閘,旱季蓄水,雨季分流,可保兩岸農田。“
“皇叔高見。“朱標突然指向遠處,“那老丈怎的跪在田埂上?“
兩人疾步上前,見個白發老農抱著枯死的稻苗痛哭。朱瀚蹲下捻起泥土:“鹽堿地?這附近可有大戶人家?“
老農抹淚:“村東頭王財主家千畝良田,用的都是好土肥……“
朱標突然奪過老農手中的稻種:“皇叔,這稻種不對!去年賑災糧里的陳米,怕是混進了種子!“
朱瀚臉色鐵青:“好個偷梁換柱!走,去會會這位王財主。“
王財主府門前,兩尊石獅爬滿青苔。朱瀚叩響門環,應門小廝見他們衣著普通,斜眼道:“要飯去后門!“
朱標突然亮出腰間玉佩,小廝頓時腿軟。片刻后,肥頭大耳的王財主晃著出來,身后跟著八個護院。
“二位……這是有何貴干?“王財主眼珠亂轉。
朱瀚突然抓起門環上的銅扣:“王老爺可知,私吞賑災糧是何罪?“
王財主后退半步:“小人……小人冤枉……“
“冤枉?“朱標突然掀翻院中石鎖,露出地下霉變的糧倉,“這些陳米,王老爺預備吃到哪年哪月?“
王財主噗通跪地:“是里正讓小人暫存……小人愿獻上良田百畝……“
“本王不要你的臭錢!“朱瀚劍指糧倉,“把這些霉米全數發給村民,你王家吃糠咽菜三月!“
回程路上,朱標望著田間復耕的百姓,輕嘆:“皇叔,要根除這些積弊,怕是任重道遠。“
“殿下可知大禹治水?“朱瀚望著天邊流云,“堵不如疏。與其和豪強硬碰,不如……“他突然勒馬,“走,去學堂看看。“
破敗的學堂里,先生正用枯枝在沙地上寫字。見他們進來,孩童們圍上來:“先生,這兩位公子說能教我們認字!“
朱瀚解下佩劍:“誰能用這劍在地上寫出'民為貴'三字,我便將劍送他。“孩童們雀躍,最大的孩子接過劍,工整寫下三字。
朱瀚撫掌:“好!從今日起,每日課后可到村口大樹下,我教你一套劍法。“他望著朱標,“殿下,這才是治本之策。“
暮色中,兩人并轡而行。朱標突然道:“皇叔,我總算明白父皇為何讓你教我。“
“哦?“
“你教我的不僅是治國之道。“朱標望著漸暗的天際,“更是……如何讓天下人,都能挺直脊梁活著。“
暮春三月的金陵城郊,官道兩旁的槐花簌簌落進青驄馬的鬃毛里。
朱瀚與朱標各騎一匹不起眼的騾馬,青布直身綴著補丁,腰間木劍用粗布裹著,唯有馬鞍旁懸著的青玉牌佩在晨光里泛著溫潤的光。
“標兒,前頭就是棲霞鎮了。“朱瀚勒住韁繩,望著遠處炊煙繚繞的村落。
朱標摘下斗笠扇風,粗麻衣下露出半截素銀鐲,那是馬皇后親自給他系上的護身符:“父皇說此處賦稅拖欠最是蹊蹺,咱們且去土地廟碰碰運氣。“他話音未落,忽聽得前方傳來凄厲哭聲,三個披麻戴孝的婦人跪在道旁,紙錢被晨露打濕成糊糊狀。
“青天大老爺!求您給做主啊!“為首的婦人突然撲向他們的騾馬,枯瘦的手死死攥住朱標的韁繩。另外兩個女子也哭喊著圍上來,霎時驚得騾馬長嘶人立而起。
朱瀚迅速翻身下馬,木劍橫在身前厲喝:“退開!“劍穗上綴著的銅鈴叮當作響,倒真有幾分江湖中人的氣勢。那婦人卻跪著往前蹭,發間銀簪歪斜,鬢發散亂:“二位爺定是京城來的欽差!我們當家的昨夜被衙役拖走,說是私藏官糧,可那是給娃娃們留的麥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