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已穩住受驚的騾子,聽見“官糧“二字眉頭緊鎖。去年江北水患,朝廷特撥了賑災糧種,按律該由地方官親自押送。他彎腰扶起婦人:“大嫂且起來說話,你們當家的現在何處?“
“在……在縣衙大牢!“婦人抹著淚,“他們說要流放三千里!可我們連官糧長什么樣都沒見過啊!“另外兩個女子也連連磕頭,其中一個懷里嬰孩突然啼哭,沙啞的哭聲撕裂了晨霧。
朱瀚望向朱標,兩人目光交匯間已有了決斷。太子從懷中摸出半塊碎銀:“煩請大嫂帶路,我們正巧要去縣衙辦事。“婦人千恩萬謝地接過銀子,卻不知這看似尋常的碎銀,實則是內府特制的“龍紋銀“,每塊都刻有肉眼難辨的九龍紋。
棲霞縣衙外槐樹上拴著匹瘦馬,衙役歪在門檻上啃胡餅,見他們過來也不起身,啐了口唾沫:“滾遠點!沒見爺們忙著……“話音未落,朱瀚的木劍已抵住他喉結,劍穗銅鈴輕顫:“勞駕通稟,京城來的巡檢。“
衙役瞪大眼睛,剛要喊人,朱標已甩出塊令牌。那令牌非金非玉,只是塊烏沉沉的木頭,正面刻著“驅除韃虜“,背面陰文“恢復中華“——正是洪武年間特賜御史臺的密巡牌。
衙役頓時軟了腿,連滾帶爬進去通報。
縣令王德彰迎出來時,朱標正蹲在衙門口看告示。新貼的榜文墨跡未干,寫著“重懲私藏官糧者“,落款竟是應天府尹的官印。
王德彰四十上下,頭戴方巾,眼底泛著烏青,拱手時袖中滑出半截翡翠扳指。
“不知二位御史駕到,下官有失遠迎……“他話音里帶著江南特有的綿軟,眼睛卻不住打量朱瀚腰間的青玉牌。朱標突然指著告示冷笑:“王大人好手段,這私藏官糧的罪名,倒比殺人越貨還重三分。“
王德彰額上沁出冷汗,正欲辯解,朱瀚已厲聲喝道:“帶我們去牢房!“牢中潮濕腐臭,十幾個衣衫襤褸的漢子擠在鐵柵欄后。
見他們進來,有個滿臉胡茬的漢子突然撲向欄桿,鐵鏈撞得哐當作響:“狗官!那麥種是俺們拿血汗換的!“
朱瀚從懷中掏出婦人給的麥種,顆粒干癟泛黃。
他捻開一粒細看,突然皺眉:“這麥種泡過鹽水?“王德彰臉色驟變,朱標已轉身盯著他:“王大人,不如解釋解釋,為何賑災的麥種會泡鹽水?“
原來這鹽水泡麥乃是江南豪強慣用的伎倆,麥種吸鹽后看似飽滿,實則種到地里不出三日便會腐爛。
王德彰噗通跪下,翡翠扳指磕在青磚上發出脆響:“下官也是沒辦法啊!應天府尹趙大人逼著我們虛報良田數,完不成就要撤職查辦……“
“所以你們就克扣麥種,轉嫁罪名給百姓?“朱標氣得渾身發抖,這是他們巡視以來發現的第三起類似案件。朱瀚卻按住他肩膀,目光如電掃過王德彰:“趙大人背后可還有指使?“
王德彰突然叩首如搗蒜:“求二位大人明鑒!趙大人上月突然暴斃,如今應天府……如今應天府……“他話未說完,牢房外突然傳來急促腳步聲,接著是個尖利的嗓子:“圣旨到——“
眾人皆是一驚,只見個面白無須的太監捧著黃綾圣旨進來,朱標與朱瀚忙跪接旨。
那太監卻不著急宣旨,眼睛在牢房里轉了個來回,才尖聲道:“傳陛下口諭,朱瀚、太子朱標即刻回宮,不得有誤。“
朱標剛要開口,朱瀚已搶聲道:“公公可知發生了何事?“太監瞥了眼王德彰,壓低聲音:“胡惟庸案又牽出應天府一干人,陛下召你們回去商議……“話音未落,朱瀚突然暴起,木劍挑開他衣襟,眾人這才看清太監后腰竟藏著柄帶血的匕首!
“有刺客!“朱瀚反手將劍擲向梁上,瓦片簌簌落下。那太監臉色劇變,袖中滑出毒煙彈,朱標卻早有所覺,青玉牌脫手飛出,正擊中他腕間。
毒煙彈落在稻草堆里,瞬間騰起綠霧,牢中頓時亂作一團。
朱瀚抓住太監后領,將人拎到通風處,朱標已用腰帶蒙住口鼻:“說!誰派你來的?“太監突然怪笑,嘴角溢出血沫:“你們查不到的……應天府的水……比長江還渾……“話未說完便斷了氣。
王德彰癱在尿水里,翡翠扳指滾到朱標腳邊。太子撿起扳指細看,內圈刻著個“淮“字,正是淮西勛貴的標記。
他猛地攥緊扳指,青筋暴起:“好個驅虎吞狼!拿百姓當刀使!“
朱瀚望著牢外晃動的槐樹影,突然道:“標兒,咱們分頭行動。你去追查麥種來源,我留下處理這些百姓。“
說著摘下腰間青玉牌,“拿著這個去應天府庫,就說……就說奉旨提調官糧賬簿。“
朱標接過玉牌,卻將麥種塞進他懷里:“小心。“叔侄二人對視一眼,多年默契盡在不言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