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患寡而患不均,這就是人心。
中午大家伙在田間地頭席地而坐,一人端著一個大碗,里面裝著面條,實實在在的二合面。
比起前年過年時候,這吃的簡直翻了一個檔次。
周圍漢子都埋頭吃飯,幾個吃完的又跑去撈面條,繼續吃。
楊大壯幾人和楊小濤坐在一起,看著碗里的一塊肥肉,眼睛里都是滿足。
他們知道,只用了兩年就讓村子里發生這種轉變,靠得就是面前的年輕人。
沒有他的楊村一號,村子里不說吃飽,不餓死人就是好的了。
說起楊村一號,這是周圍村子給取的名字。
自從丁胖子知道玉米的事后,雖然上面的人沒當會事,他卻是上了心。
不僅找到楊太爺,還抽空去了趟四九城,專門找了楊小濤。
當然,楊小濤的招待也讓他不虛此行。
關于雜交種的事,楊小濤也向他說明情況,現有條件下,還做不到大規模育種,除非拿出一塊地來,再有充足的人手幫忙,而且這些人還得經過培訓,這時間不短,消耗的人力財力可不是個小數目。
哪怕是丁胖子也不敢保證做到。
兩人交談一番后,最后定下規程。
就是楊小濤保證盡力種子,然后讓楊家莊負責管理,丁胖子聯絡其他村子。
在丁胖子的串聯下,周圍四五個村子,去年都嘗到了高產玉米的甜頭。
只是這些糧種實在不多,一個村子就四五十畝,這還是楊家莊勻出來的。
即便如此,那多出來的產量也緩解了糧食的壓力。
而且隨著雜交種的種植,那些一輩子都和土地打交道的老人給出了中肯的建議。
那就是讓土地得到輪換,畜養肥力,這樣才能過的更高的產量。
楊小濤也知道,知識只是停留在課本上,地里的事比起村里的小孩子都不如。
對于這種意見,楊小濤虛心接受。
于是,去年楊家莊率先做出改變,放棄種植春玉米,改種其他農作物,其中冬小麥是最主要的糧作物。
收完小麥后,全村大部分土地都種上了玉米。
在耕牛的支持下,楊家莊深耕細作,全村男女齊上陣,加上楊小濤小半年的努力,村子直接種了五百畝玉米。
而現在,就是收獲的季節。
幾人吃著飯,笑聲不斷從人群里傳來,短短兩年的變故,已經看不到從前的那種憂愁,現在,村子的人看到的都是希望。
就在此時,從遠處突然傳來一陣呼喊聲,漸漸的聲音大起來,楊大壯起身查看,片刻后又回來,臉上笑容更加燦爛。
“七百”
楊大壯雙手比劃著,周圍幾人聽了也都站起來。
“剛才太爺幾個計算了,今年比去年畝產多了一成半,算起來最少七百斤啊”
楊大壯說著,心里也有些不敢相信。
六百斤就已經讓人驚奇了,沒想到還會增加。
真是,神奇的玉米啊。
幾人說著笑著,看向楊小濤的目光更加崇敬。
無形中,楊小濤在村子里的地位再次提升,現在已經不比楊大壯這個村長兼大隊長差了。
就在幾人歡笑的時候,丁胖子從外面走來。雖然聽說畝產七百斤的事,臉上有些笑容,但怎么看都有些牽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