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堂喝彩,贊嘆聲如潮。
雖然是一把小破弓,而且是近距離射擊,但對士子來說頗為不易,往年都是選擇投壺代替的。
一次有解元射箭,還得追溯到百年前。
朱銘放下弓箭落座,楊知州舉杯說“今日為國舉士,行鄉飲酒禮,諸位鄉賢與舉子,請滿飲此杯。為大宋賀,為官家賀”
“為大宋賀,為官家賀”
眾人齊聲喊道,悉數舉杯暢飲,就連那位96歲的老先生都喝了一口。
酒過三巡,知州、州判竟然開始送錢。
這屬于官員個人資助,并非朝廷對舉人的優待。
由于洋州產金,鐵錢又太過沉重,兩位主官居然直接送金錢。說是金錢,其實屬于金銅合金另含雜質,純金的質地太軟了。
楊知州給每位舉人資助五貫,李通判給每人資助四貫,其余鄉賢則資助一兩貫。
朱銘總共收到四十多貫錢,若是吃住得差些,已足夠他在東京混到科舉結束。
看在送錢的面子,朱銘決定以后造反時,可以對這些鄉賢下手輕點。
多么知恩圖報啊
興元府那邊,同樣在舉辦鹿鳴宴。
洋州幾百考生選八人,錄取率還不到2。
興元府的漕試錄取率,卻高達30,李含章輕輕松松考舉人。
射禮之后,轉運使也舉杯敬酒。
眾人喝下幾杯,提學使陸榮突然笑道“今日為國取士,吾有一物助興,且拿來”
十多個雜役,捧著食盤出現,大老遠就傳來一股香味。
食盤壘放著煮玉米,為了方便食用,還在玉米芯插了筷子。
等每人面前都擺好兩個玉米,陸榮頗為自得道“此海外仙糧也,晶瑩如玉,喚作玉米。如今尚且鮮嫩,或煮或烤,皆美味異常。等再過些時日,完全成熟之后,也可磨成玉米粉食用。請諸位長官、同僚、舉子、鄉賢品嘗”
轉運使早就知道陸榮在種新作物,此刻聞到香味,已然食指大動,抓起穿入玉米芯的筷子問“直接啃嗎未免有礙觀瞻。”
陸榮說道“也可剝粒食之。”
轉運使于是不顧微燙,剝下十多粒玉米放進嘴里。
雖然不是“甜玉米”,但依舊甘甜可口,口感糯糯的,可謂唇舌留香。
“此真仙糧也”轉運使大贊。
剝著實在太費勁,轉運使吃了一會兒,干脆直接嘴開始啃。這感覺又不一樣,比剛才爽多了。
在座之人,紛紛品嘗,都被煮玉米的味道折服。
一個鄉賢問道“敢問學官,此物畝產幾何”
陸榮說“據西鄉縣朱先生所言,若凈種在肥田之中,玉米畝產該有四石以。但最好是間種豆子、紅薯,畝產至少也有兩三石。而且此物不擇地,貧瘠山地也能種,畝產一兩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