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三手里已有好幾條人命,難免有人對他起歹心,那就只能殺了逃走。
婦人把雜糧餅烙好,又塞給他銅錢,叮囑道“二十塊餅,不值恁多銀子,這些錢是找補你的。你躲起來吃,莫要教人看到,怕又要被歹人搶。”
“多謝大娘子,俺先走了。”史三把雜糧餅塞進破口袋,一瘸一拐往西去。
來到荒野,狼吞虎咽。
吃飽了繼續趕路,至一郊外遞鋪停下。
他蜷縮在遞鋪附近,捧著破碗做討飯狀,豎起耳朵聆聽旅人對話。
旅人坐在路邊歇腳亭中,無非談些來往見聞,又說起漢中朱賊造反之事。接著又聊經制錢,朝廷勒令在全國征收,一個個低聲咒罵著奸臣。
夜色漸漸降臨,旅人們早就走了。
史三趴在河邊假裝喝水,拿出墨條研磨少許,給竹管筆吸墨之后,記下自己認為的有用信息。
朱國祥反復告誡,每到一地,別的可以忽略,但必須記錄糧價
記完信息,又解開油紙包,取出一張檄文,蘸水打濕之后,貼在歇腳亭的柱子上。
做完這些,天差不多黑了,史三瘸著腿繼續趕路,尋個能遮風避雨的所在睡覺。
數日之后,史三從洛陽經過,在城外貼了七八張檄文。
翌日,清晨。
很快就有人看到檄文,不識字者沒當回事兒,識字者卻大驚失色“快快快報官”
“杜二郎,上面寫的什么可是官府又要加稅”
“伱莫要問,不是甚好事。”
“俺們都是睜眼瞎二郎讀一讀唄。”
“俺可不敢,這是反賊寫的。”
“”
越是這樣,圍觀之人越多,附近街坊都想知道反賊寫了啥。
終于有不怕事的士子,張口說道“有甚不敢讀的這是反賊所寫,又不是俺們所寫。”
此人害怕街坊聽不懂,還主動翻譯成俗語“這漢中朱賊說,人聚起來成家,家聚起來成國天下國家,都以人為根本。皇帝是人君,該為百姓考慮。圣君不計自己得好處,便讓天下人得好處”
聚在周圍的街坊,把檄文聽完之后,都感覺寫得好有道理,句句講到他們的心坎里。
看來漢中那兩個朱賊,還真不是什么壞反賊,都是為民著想的好反賊啊。
“讓開,讓開”
幾個官差聞訊而來,驅散百姓之后,揭下檄文送去衙門。
京西路轉運使張汝霖,正在副使陸榮家里吃酒。
他們兩個,幾乎同時被貶官,再過幾日就要離開洛陽了。
張汝霖上疏皇帝,請求取消西路進奉花果京西花石綱,本來宋徽宗已經答應了,王黼卻說張汝霖有謗君言論。
陸榮的罪名更簡單,他做利州路提學時,曾保舉朱銘為八行士子,還推薦朱銘去讀太學。
前者貶去廣東,后者貶去廣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