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唐這個稱呼好。”
李世民幾乎是第一眼就喜歡上了這個稱呼。
至于那越南打出來的旗號則是讓李世民嗤之以鼻。
暫且不談光幕用的詞兒是“圖謀”。
更不談看那后世班洪抗英,此處已自立越南國和緬甸國。
那這越南即使真的北伐成功,難不成還真能把他李世民的子嗣找出來遙尊皇帝
不過也由此能一窺盛唐之積威就是了。
群臣也是與有榮焉,前有強漢,今有盛唐巨唐,我唐之強盛,果然勝漢多矣
“若建海軍,當圖嶺南。”
魏征建議道。
“嶺南多好木,宜造海船。若經營嶺南,則需納嶺南為內地。”
嶺南成內地,那邊防在哪兒
群臣目光繼續向南梭巡這馬六甲海峽就挺合適的。
不過這海峽的名字怎么被劃了一條線
另外值得一說的還有謚號。
劉禪活著時候經歷了國滅投降,皇帝降格為安樂公,死后晉朝給的謚是思,后漢追謚的孝懷皇帝。
曹丕跟曹叡也相對清楚,比較好玩兒的是江東。
十萬哥一直被大家笑談的大皇帝是他的謚號,謚大皇帝。
就像曹丕謚文皇帝,謚號是文,孫權的謚是大,啥意思則天法堯曰大。
也正是因為相對冷門,古代被稱呼大皇帝的僅有兩位,除了十萬哥之外就是二鳳之后的唐高宗李治。
李治一開始的謚號是“天皇大帝”,一般來說多字謚中會有一個字是主謚,比如李淵謚太武皇帝,主謚武。
李治的天皇大帝主謚跟孫權一樣是大,后唐書中對李治的稱呼就是大帝高宗或者直接稱大帝。
估計孫權一開始還是挺高興的,大皇帝稱呼后繼有人啊,誰知道李治微微一笑咱把謚號玩兒崩了不就行了
舉例,二鳳謚文,李治加謚文武圣,玄宗第一次加了個大字,第二次再加大廣孝。
于是二鳳在死了一百年后,完整謚號變成了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
別的皇帝也都差不多,比如李治的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玄宗的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從唐朝之后,咱們對古代皇帝的稱呼就由稱謚號變成了稱廟號,因為謚號實在太長了。
另外清朝時為了避諱康熙的名字愛新覺羅玄燁,把玄宗改成了元宗。
不過民間不認這個,左右尋思了下重新把玄宗的謚號摘出來用,稱唐明皇。
“李治”
群臣瞪大雙眼,隨即就聽到“咣啷”一聲,回頭看去,只見大唐的皇帝陛下太過激動自己把椅子蹬翻了。
好在此時的李世民也身強體壯,并沒有什么大礙,經過一陣著急忙慌之后,眾人重新落座。
李世民此時的表情也精彩紛呈,只覺得有一雙手揪在自己心臟上,讓他的眼前都有點發黑的趨勢。
此時李世民想到了很多,比如高平陵,比如司馬氏,比如剛才提過的劉裕,比如玄武門
“皇子治如何竟”
李世民艱難問了出來,但沒人能回答他,甚至群臣都低眉順眼,連眼神交換也無。
這沉默的氣氛實在不太好受,最終還是杜如晦受不了李世民那茫然哀傷的眼神,小心道
“大家,皇子治如今尚才一歲,而陛下的貞觀大治方才開始。”
長孫無忌最會打順風仗,也幫腔道“大家貞觀大治尚有二十年,憂此作甚”
還有很充足的時間想明白這個李世民精神總算重振少許。
但還是問出了心底的疑惑“乃朕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