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臉上滿是八卦的色彩,嘖嘖有聲
“這唐朝也終歸沒逃過這一遭,戾太子之事復演矣。”
而且這光幕還配后世之影響,觀感可比史冊中寥寥數筆的戾太子之事清晰多了,龐統心說。
孔明則是嘆口氣,覺得吃飽了撐的的人太多。
看那諸葛丞相多尊貴,一國之事盡握于手,殫精竭慮,油盡燈枯而早死。
看他孔明軍師,荊襄諸事干脆就不管不問,益州的工作也分出去了大半。
研究研究光幕言語,看看后世說法,再從故紙堆里找找先賢留下來的難題,再去教教書,好不逍遙快活。
而且這侯君集乃是李世民元從,應當最能曉得這雄才大略君主的手段,怎么能生出這么愚蠢的想法的
成都府衙諸人也就感嘆一下,倒是并沒有覺得有多勁爆。
畢竟隔著光幕看這唐朝和李世民多有霧里看花之感。
但若是套一下,李世民之于孝武皇帝,李承乾之于戾太子,李靖之于衛霍。
好像就差不多了,也因此他們幾乎瞬間就將李承乾造反原因猜了個七八成。
因此頓時還有點同情了。
甘露殿中李世民已經調整過來了。
不過看看雙眼發直的杜如晦,再看看一臉木色的李靖。
李世民只能盡力保證道
“朕定當勉力教導承乾,不至有此之禍。”
侯君集這事兒暫且撇在一邊,繼續來說李靖。
隋唐嘉話之后,唐朝還創作出來了另一個比較出名的李靖形象。
那便是成于晚唐的的虬髯客傳,這個故事比較簡單。
白身窮小子李靖去拜訪隋末的大司空楊素,僅靠幾句話就驚的對方折節交談。
不過在正史上這會兒楊素早死了,所以看開篇就知道是在架空虛構。
李靖沒能折服楊素,但折服了楊素府上的家妓張出塵,這個姐們兒因為平時總揣著個紅色拂塵,所以也名紅拂女。
查了李靖的住所,當晚就去投奔了,并且幾乎是連夜拜天地,英雄佳人就這么成一對兒了。
紅拂女見識非凡,說楊素不行,隋朝要寄了,太原李世民有天子之相,咱們去投奔吧。
然后就是半路遇到虬髯客,三人結伴去找李世民,結果本來想爭霸天下的虬髯客見李世民就心死了。
交代李靖好好輔佐李世民打天下,并把全部家產捐贈給李世民后,虬髯客買了個船出海了。
故事結束是貞觀十年時,李世民成了天可汗,威服四方,虬髯客打下了扶余國,在海外當國王了。
簡單的故事,往往聯系時代就變的很好玩兒。
有人猜測虬髯客這個虛構角色的原型其實就是李世民。
因為酉陽雜俎有記載,“太宗虬須,常戲張弓矢”。
虬髯客傳中的這個虬髯客,會殺了仇人后用仇人的心肝下酒,初見紅拂女也會生出不軌心思。
殺氣沖天,睚眥必報,有時候行事不太光彩,這就是虬髯客的標簽,幾乎可以無縫套到李世民身上去。
因此完全可以看做這篇的創作是將李世民一拆為二。
狂野、記仇、特別能打的李世民變成了虬髯客,離開中原,打下了扶余國。
扶余國緊緊挨著高句麗,而二鳳晚年在軍事上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滅了高句麗。
虬髯客這部分特質剝離之后,只余下了一個寬厚仁慈,虛懷納諫的李世民,最終成了帝王楷模。
再聯系這篇成于安史之亂后,它倒是將晚唐人的那種復雜心態表現的淋漓盡致
二鳳在時,亦不覺異,二鳳崩后,不見其比。
而李靖嘛,再一次成了人生贏家。
年輕了好多歲,抱得美人歸,征戰天下功成名就,還和君王稱兄道弟,令人艷羨。
光幕中還緩緩放出了這篇的原文。
李世民原本還讀的津津有味,但看到光幕說這小心眼、好色、食人的虬髯客就是自己,登時急了
“絕無可能”
一旁神游天際的孫思邈在心里撇了撇嘴,食人暫且不說。
小心眼和好色,似乎
李靖則是感覺才弄明白了一個疑惑,為什么多了個被稱作紅拂女的妻子。
心下倒是覺得分外好玩兒,聽到光幕所說的陛下的遺憾后也笑道
“臣若真能年輕二十歲,定助陛下滅高句麗”
蘇烈猛點頭老將軍這話我信,請務必帶我一個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