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營脫胎換骨的改變,是皇帝做夢都沒有想到的。現在京營的狀態,最低也恢復到了宣德時代,朱瞻基做皇帝時候的水平。甚至達到了朱棣時代的水平。
這也是盡管對楊凡的勢力不斷擴大,皇帝心里不太舒服,而且猜忌日深。
但是,他仍能信任楊凡的關鍵。那就是,這些能耐只有楊凡有。
皇帝用人標準很簡單,自古以來就是兩條。
第一條是忠心,第二條是能干。
但是很多時候,即忠心又能干的全乎人兒,可不好找。那就要取舍了。
至少楊凡是孤臣,不合任何勢力來往。沒有背景,出身清白。而且也沒有什么背著他的。事事都擺在明初,隨便大家看。
他要摻沙子,往京營里派遣勛貴子弟。楊凡全部接受,非常痛快,一點猶豫都沒有。
等打下了歸化城,崇禎派來了大批的太監,楊凡也無所謂。倒是有人密報,張世澤非常不高興,陰陽怪氣的。沒給太監們好臉色。
而楊凡則把這些太監分配到營、團一級,讓他們配合營團主將工作,打打下手。有功勞也好分潤些給他們。從而得到了太監們的一致好評。
尤其是,拍賣戰利品,他們也得了一份。
公公們寫給皇帝的秘密報告里,把楊凡夸的好的不能再好了。
既然,他們這么有職業操守,收錢一定辦事,楊凡自然也不會虧待他們。
雖然,崇禎對楊凡的戒心與日俱增,但是,楊凡辦的每一件事,數千里之外,京營里每一天發生什么,皇帝都一清二楚。
在這種文官、錦衣衛、東廠、御馬監、勛貴疊床架屋的機構下,根本沒有任何秘密可言。一切對各方勢力幾乎都是透明的。
所以,崇禎還是比較安心的把京營放在楊凡那里的。
他最大的希望就是打完了漠南,把京營調回來。剝奪楊凡的兵權,讓他去新設立的綏遠行省任最高武官。出任綏遠都指揮使司的都司。
楊凡的功勞也該給封個侯爵了。拿下漠南也是名至實歸。
出兵之前,他算計好了。
察哈爾人和建奴打的不可開交。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林丹汗騰不出手來。而喀爾喀太遠,隔著大漠,他們這兩年干旱的厲害,實力大減。而東蒙古隔著察哈爾。
所以,大明拿下漠南,就算是吃進嘴里的肉了。
崇禎長嘆一聲,可惜啊,天算不如人算。
現在的漠西蒙古,那些臺吉和汗王們,居然不知道腦子受了什么刺激。
他們都被韃靼人暴打,然后趕到西域一百多年了。現在居然高喊著,要為漠南的兄弟復仇。絕對不容許大明占領漠南。
而且綽羅斯家族仍然一呼百應,連天山以南的葉爾羌、阿拉善殘部、青海海西蒙古殘部、永謝布部、甚至關西七部,喀爾喀的札薩克圖汗都紛紛相應。
數十萬大軍東進。現在九原城已經成了激烈戰斗的前線。楊凡和京營大軍已經被拖在那里了。
崇禎聽到這個消息時,是一臉懵逼。誰能告訴我,這一切,到底是為什么。
他們不是和韃靼人是世仇嗎。也先不是被韃靼人陰謀刺殺的嗎。
綽羅斯家族不是被俺答汗、達延汗的子孫反復蹂躪嗎。他們不是幾代人的反抗,才推翻了達延汗的子孫阿拉坦汗統治漠西蒙古的傳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