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業化先走一步的時間差,和規模效益帶來的低價格,以及海量的產品,把歐洲的路提前堵死。
在楊凡的規劃里,金山會盟之后,就立即開始移民計劃。
南疆和北疆的民族以及中亞的民族,他們的生存環境太苦了。
為了他們的幸福生活,楊凡會把他們整合起來,武裝起來。一路向西,重新按照蒙古人當年的西征路線。收復東歐平原。
第一步,大軍先越過烏拉爾河,在黑海北岸站住腳。
第二步,以察里津城為中心,把這些新移民落戶到歐亞大草原的最西端。
在楊凡的后續規劃里,蒙古人和天山南北、中亞的所有游牧民族,都將遷徙到更適合他們發展的,自然條件更好的地區。那就是東歐平原。
斯拉夫人將會被趕走,就像當年匈奴人驅趕東哥特人一樣。
楊凡會把沙俄滅掉,大毛、二毛、白毛統統趕進波蘭。以后東斯拉夫人會居住在波蘭立陶宛聯邦的地域里。
烏克蘭這塊肥沃的黑土地,楊凡會留給自己。和密西西比河流域黑土地,東北平原黑土地一起,將作為楊府的私人領地。
這些地方巨大的農業產出,將來用于調劑全球糧食市場。
至于空出來的東歐大平原。將會分配給蒙古人、天山南北的各個民族、以及中亞的哈薩克人、突厥人、粟特人、塞種人后裔。
東歐平原宜農宜牧,自然條件比歐亞大草原帶的東半部分,這種高寒高原草原好的太多了。也比西半部分的干旱荒漠草原好太多了。那里到處都是沙漠和荒漠。
華夏三千年來北方的威脅,就是因為農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為了生存,爭奪華北平原。矛盾的焦點就是,這塊地到底是用來放牧,還是用來種田。
長城以北牧區,這種單一氣候類型,在自然災害下,毫無抵抗力。
每隔百年,甚至幾十年,就不停地對游牧民族政權進行格式化。
他們迫切的希望,有第二塊不同類型氣候的牧場。用來增強抵抗天災的能力。
沙俄的故地將會分給這些民族,楊凡會把他們犬牙交錯布置,以避免某一家強大起來爆發戰爭。
從此他們再也不用被單一氣候下的自然災害逼迫,不停地南侵。他們三千年來對一塊沒有白災的牧區的訴求,將一勞永逸的實現。
也再也不用惦記華北平原,這里是更適合發展牧業的地方。
大西洋水汽充沛,東歐全是平原沃野,河流縱橫,基本沒有山地。
除了有點冷,沒有別的問題。
可是再冷也沒有蒙古高原冷。莫斯科冬季也就零下二十度。和蒙古動則零下四十多度不值一提。
沙俄的地盤上,地域也非常廣闊。426萬平方公里的沃野足夠容納所有的新疆和中亞、北亞的民族生活。
他們其實沒有多少人口,這個時代有一千多萬人打住了。
他們的所有訴求都會在這里得到滿足。
鐵路也會從察里津經莫斯科修到彼得堡港。工業品也可以充足的供應他們。他們的牲畜和皮毛、肉、奶制品也可以通過鐵路銷往內地。
楊凡泡在熱水里,心里盤算著,如果這一步走通了,人類的歷史就將徹底改寫。歐亞大鐵路工業帶,串聯起波羅的海的彼得堡港,黑海的塞瓦斯托波爾港、渤海的秦皇島港。
沿途的幾百座城市,將會發展出完整的工業門類。
沿途有最肥沃的土地作為糧食產區,沿線還有石油、煤炭、鐵礦和各種資源。再加上從大明移民至少五千萬。將永遠改變人類文明的發展軌跡。
后世俄羅斯的亞洲部分、中亞五國、華夏本土和東南亞、澳洲、印度洋和太平洋上的所有島嶼,將劃歸華夏本土范圍。
在未來的藍星帝國九州中,這里將有一個新的名字---中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