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凡正在暢想著美好的未來,瑤光又發過來一條微信。
“等你進入歐洲,會有獎勵喔。”
楊凡下意識的問道,“什么獎勵。”
“你不是一直為農業問題憂心忡忡嗎。你總得在你的本來世界找糧食。這是一種用工業化取代農業的技術,如果成功了,將來就不需要種地了。一切都可以工業合成。”
楊凡一下子坐了起來,澡盆里的水濺了出來,把小玉都弄濕了。頓時睡裙都貼到了身上。小玉發育的太好了,頓時一片春光。
“哎呀,老爺你好壞。”小玉紅著小臉兒嗔道。
楊凡沒有理她,繼續問道:“你說什么,用工業就可以取代農業,這可能嗎。”
“有什么不可能的,農業說到底,不就是利用太陽能和葉綠素,通過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變成淀粉嗎。糧食的主要成分不就是淀粉嗎。淀粉就是糖,就是熱量,就是維系動物生命的能源。”
楊凡愣了一下,仔細一想還真是。光合作用本質就是光化學作用罷了。既然是化學反應,當然可以工業復制了。
二氧化碳空氣中就有,陽光每天都普照大地。只要能模擬或者搞清楚光合作用的原理,就可以用工業的方法做出淀粉來。或者有其他原理也說不定。
楊凡震驚了,種植玉米需要100--150天,水稻和小麥時間更長。
農業是靠天吃飯,土地、降水、積溫、肥料缺一不可。如果可以工業合成,那豈不是任何限制沒有了,每一天都有大量的糧食從生產線上洶涌而下。
“可以用在大明時空嗎。”楊凡呼吸急促的問道。
大明馬上就要進入全國性的大饑荒了。楊凡的糧食僅僅夠維持他自己的體系。因為除了農民外,他還養了太多的工業工人。還有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大量的建筑工人。
他用鳥糞、高產種子,抽水灌溉增加出來的糧食產量,全都消耗一空了。正常情況下,根本沒有救災的糧食儲備。
幸好他現在大力發展海洋捕撈,提供了大量的魚肉和海帶等海產品。極大的補充了副食品,能省下一些糧食儲備起來,作為應急之用。
之前幾年,他的產出糧食是不夠的。每年都要傳送大量的現代糧食過來補足缺口。這些糧食主要是國內糧庫每年倒庫出來的陳糧玉米。剩下的大米主要是非洲之角從印度進口。大豆和小麥則來自美洲。
“技術不能,不過,你可以在非洲之角建立工廠,產品可以傳送過來。”瑤光回復道。
這樣嗎,那也可以啊。
至少楊凡不用冒著風險,去做大宗采購了。
“這個技術復雜嗎,具體是什么原理。”楊凡追問道。
他完全被吸引了。這個技術太逆天了。
這個技術要是搞成了,豈不是人類文明的歷史要改寫了。全人類都要徹底工業化,農業會逐步的消失。
“不復雜,就兩步走。第一步是化學變化。把大氣中或者工廠排放的二氧化碳和水,用電能和光能,通過化學變化,變成碳一化合物。第二是生物變化,通過生物酶,把碳一化合物催化成各種食物。比如淀粉、白糖、蛋白質粉等等。甚至還可以合成甲醇,用來做汽油的替代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