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時候他回憶過真正的line的發展史,因為這款軟件海外的部分做的其實比鵝廠要好,所以各個地區都有用戶分布,具體比例他是記不清的,只大致記得在2013年,差不多該是這個季節,line的全球用戶大約在2.3億。
對比來看,現在的起步略顯的慢。
他們要在不到兩年的時間,翻上60倍。
在張琳所講的內容中,用戶規模是主要的指標,營收倒不那么重要,因為沒多少錢。
黎文博、韓國偉、陸勤都列席在側。
其他人有其他人的要求,他們可以溝通,不過最后的收尾還是要聽溫曉光的意思。
他首先表揚一番,隨后說道:“科技公司的發展步伐,大致上都可以劃分為宣傳搶用戶、融資、再宣傳搶用戶。目前line是在這個節奏中的,因此你說的燒了些錢,這沒什么,我們陸總在這,花些錢那都不叫事。”
眾人會心,發出一陣笑聲。
陸勤則是笑著搖搖頭。
“從這個點出發,我對Line和張總的第一個希望是能多一些自主的積極性。”溫曉光擼起袖子,有些隨意,但很認真,“一方面是不要畏畏縮縮,不敢去燒錢,IM軟件這個行業很特殊,要搶時間搶用戶,每一天都很重要,所以要敢于花錢,我不是說400萬少,我的意思是要有把Line做成日本國民軟件的那種霸氣心態,咱們就是奔著這個去的,如果有其他競爭者,那我弄死它,這個位置就是我的,其他人getout!而不是一邊做一點工作,然后扭頭看看,誒?總部滿意不滿意。那個動力就肯定有問題了,明白嗎?”
張琳點點頭,“明白了,溫總。”
因為她不是創業者,創業者不需要讓誰滿意,但張琳不同,她不自覺的就會考慮溫曉光的喜好。
“時間緊,所以我說的直接了點。”他繼續講,“積極性的另一方面是要大膽的突破創新,微信好的創新可以學習,即便是競爭對手也可以相互學習,這沒有問題,但切忌把line做成日文版的微信,我一直都這么強調,我找這么多日本本土的員工就是為了這點。這次回去你可以嘗試著去思考一個問題,就是臺彎的市場,多去思考,你會明白我說的。”
“還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微拓在中國大陸做的平臺建設,我覺得line不要學,我這邊是沒有辦法,而且有一個對比,會讓其他人都覺得微拓的選擇更好。但從商業角度來說,掌握流量入口之后,下一步的本能就是去攻略視頻、動漫、游戲,構建閉環,盡管現在有些不順,但騰遜是非常成功的一家公司,它的做法值得學習,日本的互聯網和科技企業做的不好,其實就是給line留下了空間,所以在流量變現這方面,不要學我,學馬畫藤!”
張琳聽到這里頗為意外,這倒是沒想到的。
黎文博滿含笑意,他知道的,這就是溫曉光,他的思維模式,一般人真學不來。
陸勤則細細想了這句話,這就代表,line會在那里走向一個騰訊式的科技巨頭。而且還提到了臺彎等市場,所以中國大陸和外邊兒是兩個具有針對性的方案。
虧他想得到。
張琳問:“日本也在經歷移動互聯網的變革,在剛剛興起的外賣、電商和金融支付領域呢?”
“那就想的太多了。”溫曉光笑著說:“兩年后我們可以討論這個問題。眼下是拿下日本市場,回去之后出一個年度計劃給我,2012年要有一個目標。”
“是,我明白了。”
外賣需要規模優勢,而且極度燒錢,現在還是得把錢花在刀刃上,金融支付嘛,需要和銀行打交道,就他們現在這規模門人家都不讓你進,而如果支付暫時無法涉及,那么電商就沒有基礎設施支撐。
其實Line在以后的確是往這個方向在走,上市之后核心業務收入停滯,被逼不斷擴張邊界,Line從像騰遜到像阿貍,但那也是幾年之后的事了。
總的來說,張琳在第一個半年里的工作還算不錯。
不過她還帶來一個意外的消息,NHNJAPAN公司有意收購line,并且已經開始詢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