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組還是要的,但是不要說什么橫向改縱向。你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完全可以給它一個別的名字:比如說垂直化管理,然后把這個當做一個概念來炒作。你們公司規模大,行業老大要使用新型的管理模式,更適合互聯網的管理模式,這本身就是一個炒作點——就像SOHO一樣,行不行的先炒起來,這樣炒作下去你們的股價至少可以控制住不會下跌。”
“而第二件事情,就是你們公司的改組過程中需要大批的裁員,裁員這種事情肯定會造成很多的問題,但是如果你把這個和停止收購的想法結合起來就可以了:你可以不再搞收購,而是改名為搞創新,然后把裁撤下來的那些人員送去搞創新業務。這樣一來你就可以把這個裁撤的時間線延長好幾倍,在幾年時間里面慢慢分部門的裁撤他們,這就不會有太多的麻煩了。”
面對這種情況該怎么辦?這簡直太簡單了。在杜立鼎看來,一方面該做的事情繼續做,另外一方面換個名頭,讓它看起來好看就是了。這就像是把壓榨員工換成狼性精神一樣——換個詞有些時候就能夠吸引傻瓜們趨之若鶩了。
而心浪本身是個媒體公司,對這種事情應該非常門清才對。可是現在的王志冬竟然一點都不會,也讓杜立鼎感慨不已。如果自己真的想要幫他,看來也得下猛藥才好。
“你這些手段都是跟誰學的?”對杜立鼎的建議,王志冬想了想就想出來了他的想法多么出色了,但是對于這些想法,他也確實是驚訝,“你一個18歲的小孩,玩弄這些東西竟然比我都強,這時代還真是變了,我們這些人都落伍了……好吧,我也不倚老賣老了——我要是真的按照你說的這些做了,公司就沒有問題了?”
“當然不可能——這些東西是治標,不是治本。對于心浪來說,治本的關鍵不在于這些,而在于怎么贏利:你現在做的無非是開源節流,節流不治本,開源才行。如果你的公司能夠盈利,不管你怎么折騰公司都不會有任何問題。但是要是不賺錢,股價還不上升,那你就是再怎么維護也沒有意義。”
“你這是打蛇打七寸——互聯網公司有一個算一個,哪個現在能夠賺到錢?誰要是能解決這個問題,那才是真是功德無量了。”
“這有什么難的,我就能。”
對此,杜立鼎馬上就斬釘截鐵的作了回答。
“你能做到?”這一次,王志冬豁然抬起了頭,“你要是能夠做到,為什么你自己不做?”
“我沒那個資本啊——我手里就一個小公司,一個月賺十幾萬而已。和你們那種大公司根本不是一回事,就算是有想法,我也得有錢去實施才可以。”
杜立鼎的回答讓王志冬點了點頭,他也暗自責怪自己犯蠢,竟然忘了這個最基本的事情,“那你不妨說一下,你想要怎么賺錢?”
“很簡單,SP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