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最緊急的問題,“李明華從醫學角度分析,“人可以幾天不吃飯,但不能一天沒有水。“
就在這時,王小東突然想到了什么:“我們可以蒸餾海水!“
“蒸餾海水?“段景林眼前一亮,“對啊!為什么我們沒想到這個方法?“
“但是需要什么設備?“岳鳴疑惑地問道。
“我們可以自己制作,“王小東興奮地說道,“海水蒸餾的原理很簡單,把海水加熱蒸發,然后冷凝收集水蒸氣。“
“具體怎么做?“張鐵軍問道。
王小東開始解釋:“我們需要一個加熱容器、一個冷凝裝置,還有一個收集淡水的容器。“
“容器的問題可以用椰子殼解決,“林靜提議,“但是冷凝裝置怎么做?“
“我們可以用布料做冷凝面,“李明華想到了一個方法,“把濕布懸掛在蒸汽上方,水蒸氣遇到冷布會凝結成水滴。“
“太好了!這個方法理論上完全可行!“王小東興奮地說道。
隊員們立即開始分工制作蒸餾裝置。
張鐵軍負責生火,在島上找到了一些枯枝和干草,很快就生起了火堆。
段景林和岳鳴負責準備加熱容器,他們找到了幾個大的椰子殼,并且在沙灘上挖了一個簡易的爐灶。
王小東指導設計整個蒸餾系統的結構,他畫了一個簡單的示意圖,說明每個部分的作用。
林靜負責準備冷凝裝置,她把自己的t恤撕成條狀,制作冷凝布。
趙虎和李明華負責收集海水,并且尋找其他可能有用的材料。
在制作過程中,他們遇到了不少技術難題。
“這個椰子殼在火上烤會不會燒壞?“段景林擔心地問道。
“我們可以在椰子殼外面涂一層濕泥,“趙虎提出解決方案,“這樣可以防止燒壞。“
“冷凝布要怎么固定?“岳鳴發現了另一個問題。
“用樹枝搭個架子,“林靜很快想出了辦法,“然后把布懸掛在上面。“
最困難的是如何收集冷凝后的淡水。由于沒有合適的管道,水滴容易散落。
“我們可以在布的下方系一個小容器,“王小東想出了辦法,“讓水滴直接滴到容器里。“
經過兩個小時的努力,一個簡易但功能完整的海水蒸餾裝置終于制作完成了。
裝置的結構是這樣的:下方是用石頭搭建的爐灶,上面放著涂了泥巴的椰子殼作為加熱容器;椰子殼上方懸掛著濕布作為冷凝面;布的下方系著小椰子殼收集淡水。
“開始測試!“王小東興奮地宣布。
他們在加熱容器里倒入海水,然后開始生火加熱。很快,海水開始沸騰,產生大量的水蒸氣。
水蒸氣上升到濕布上,遇冷凝結成水滴,然后滴到收集容器中。
“成功了!“看到第一滴淡水滴入容器,所有人都興奮地歡呼起來。
“太棒了!我們真的制作出了蒸餾裝置!“段景林激動地說道。
“而且效率還不錯,“岳鳴觀察著水滴的速度,“雖然不快,但持續進行的話,應該能滿足我們的基本需求。“
但很快他們發現了新的問題:收集容器太小,需要更大的儲水設備。
“我們需要更大的儲水容器,“李明華分析道,“這些小椰子殼儲水量太有限了。“
“可是島上沒有大的天然容器,“張鐵軍環顧四周,“怎么辦?“
就在這時,林靜在海灘上發現了一些被沖上岸的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