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心理素質太好了,“陳明華贊嘆道,“我們偵察兵的膽量訓練都不過如此。換成我們部隊的新兵,估計有一半會要求換路走。“
“而且技巧很嫻熟,顯然是經過專門練習的,“李德華補充道,“這種平衡訓練一般只有特種部隊才會進行。“
通過石橋后,隊伍沿著清水湖邊的小徑繼續前進。這段路程雖然相對平坦,但距離很長,而且路面崎嶇不平,有很多樹根和石塊,對腳踝的沖擊很大。
走了大約半個小時后,參觀團的一些軍官已經開始感到明顯的疲憊。雖然他們沒有負重,但連續的山路行走還是消耗了不少體力。
“要不我們坐車跟著吧?“某通信團的一個參謀建議道,“這樣走下去我們都要累癱了。“
“不行,既然是觀摩訓練,就要完整地看完,“張志軍堅持道,“而且,如果我們這些當官的都走不下來,那怎么理解這些新兵的辛苦?再說,我就不信我們這些老兵還不如幾個新兵。“
但此時的新兵們狀態依然很好,隊形保持整齊,步伐依然穩健。雖然額頭上已經開始冒汗,衣服也有些濕潤,但沒有人顯出疲憊的神色,反而還在輕聲聊天,保持著輕松的心態。
“這些孩子的耐力也太好了,“趙建國喘著粗氣說道,“我們這些當官的都快跟不上了,他們居然還有心情聊天。“
“關鍵是他們的負重比我們重得多,而且已經走了這么遠的山路,“林建軍邊走邊搖頭,“這體能差距也太大了。“
“你們聽到他們在聊什么嗎?“陳明華仔細聽著前方新兵的談話。
“好像在討論等會兒穿越松林時要注意的事項,“張志軍聽了一會兒說道,“還在互相提醒技巧要點。“
“在這種疲勞狀態下,他們還有心思討論技巧?“李德華感到不可思議,“一般人這時候應該只想著怎么堅持下去才對。“
又走了一個小時,隊伍來到了清水湖的最遠端。這里需要繞過一個小山包,路面更加崎嶇。
參觀團的軍官們已經明顯感到了疲勞,有幾個年紀較大的甚至開始大口喘氣,腳步也變得沉重起來。
“我提議休息十分鐘,“某裝甲團的副團長提出建議,“再這樣走下去,我們可能會拖累觀摩進度。“
“可是這些新兵看起來還很有精神啊,“陳明華氣喘吁吁地看著前方的隊伍,“他們會不會覺得我們太弱了?“
確實,新兵們雖然已經行進了十多公里,背負著沉重的裝備,在困難的地形上行走了兩個多小時,但隊形依然整齊,步伐依然有力。他們偶爾會調整一下背包的位置,擦一擦汗水,但總體狀態非常好,甚至還有人在輕松地哼著軍歌。
“他們到底是怎么練出來的?“張志軍作為訓練專家,對此感到非常困惑,“這種耐力水平,說實話,在我們軍區訓練部都很少見。我們那些被稱為訓練標兵的老兵,也不見得有這種表現。“
“而且他們的精神狀態特別好,“李德華觀察著說道,“沒有一個人顯出痛苦或不情愿的表情,反而都很專注,很投入,就像這種訓練對他們來說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這太不正常了,“王海軍搖頭,“正常人在這種強度下應該早就開始抱怨了,至少會有一些負面情緒。但你看他們,一個個都跟沒事人一樣。“
休息期間,幾個軍官圍著秦淵詢問訓練方法。
“秦教官,能透露一下你們的訓練秘訣嗎?“趙建國直接問道,“這種訓練效果真是太神奇了,完全超出了我們的認知范圍。“
“其實也沒什么特別的秘訣,“秦淵想了想說道,“主要是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剛開始的時候,他們也是從五公里、十五公斤開始的,慢慢增加強度。“
“但是增加的速度和幅度肯定不一般,“張志軍分析道,“一般的訓練進度不可能在幾個月內達到這種水平。我們訓練新兵,從十五公斤到二十五公斤都需要至少兩個月的適應期。“
“確實,我們的訓練強度遞增比其他地方快一些,“秦淵承認,“但關鍵不是強度本身,而是訓練方法和心理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