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方法?能具體說說嗎?“所有人都來了興趣。
“比如說,我從不告訴他們今天的訓練'很難'或者'很苦',“秦淵舉例道,“我總是說'今天我們要挑戰新的高度',或者'今天我們要證明自己的能力'。同樣的訓練內容,不同的表述會產生完全不同的心理效果。“
“這個有道理,“陳明華點頭,“心理暗示確實很重要。“
“還有就是目標設定,“秦淵繼續解釋,“我不會告訴他們'你們必須完成二十公里',而是說'我們的目標是二十公里,但重點是團隊一起到達終點'。這樣他們關注的就不是個人的痛苦,而是集體的目標。“
“這種表述確實更容易讓人接受,“林建軍若有所思。
“最重要的是,我讓他們相信自己的潛力是無限的,“秦淵最后說道,“人的身體極限往往沒有心理極限來得早。當他們真正相信自己能做到的時候,往往就真的能做到。“
聽了這些解釋,參觀團的軍官們若有所思,但心中依然有很大的疑慮。
“理論上聽起來很有道理,“陳明華說道,“但具體實施起來肯定不容易。而且不是所有新兵都能接受這種心理暗示的。“
“確實,這需要很長時間的摸索和調整,“秦淵承認,“而且每個人的情況不同,需要因材施教。有些新兵適合激勵式的方法,有些則需要循序漸進的方式。“
“那萬一遇到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新兵怎么辦?“張志軍問道,“總不能強迫所有人都達到這種水平吧?“
“當然不能強迫,“秦淵搖頭,“我們會根據每個人的實際情況調整訓練內容。實在適應不了高強度訓練的,會安排到相對輕松的訓練組。“
“那你們的分組比例大概是多少?“李德華詢問具體數據。
“大概百分之七十的新兵能夠適應正常強度訓練,百分之二十五能夠適應高強度訓練,百分之五需要特殊照顧,“秦淵給出了大概的數字,“當然,這個比例不是固定的,會根據具體情況調整。“
“也就是說,現在我們看到的這些新兵,都是那百分之二十五?“趙建國問道。
“主要是的,但也有一些原本在正常組的新兵,通過努力訓練提高到了高強度組,“秦淵補充道。
休息結束,隊伍繼續前進。接下來要繞清水湖一圈,這段路程相對平坦,但距離很長,主要考驗的是耐力和意志力。
湖邊小徑蜿蜒曲折,時而貼著湖岸,時而深入林中,時而需要攀爬一些小山坡。路面有時是碎石,有時是泥土,有時是木棧道,變化很大,對行進技巧要求很高。
走了大約四十分鐘后,參觀團的疲勞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我真的走不動了,“某通信團的參謀長直接說道,“我們能不能坐車跟著?“
“我也快到極限了,“另一個軍官贊同,“這種強度對我們這些當官的來說確實太大了。“
但此時的新兵們不僅狀態依然良好,而且開始展現出更加令人震撼的表現。
在經過一個小山坡時,岳鳴突然加快了步伐,其他新兵立即跟上。他們在上坡時采用了一種近似小跑的速度,背著四十公斤的裝備,居然能夠跑上坡!
“他們瘋了嗎?“趙建國瞪大了眼睛,“背著這么重的東西還能跑?“
“而且還是上坡!“陳明華也感到不可思議。
更讓參觀團無法理解的是,新兵們在跑上坡的過程中,隊形依然保持得很好,沒有人掉隊,沒有人顯出吃力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