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聽到朱高煦要遷移大寧八成以上人口前往遼東后,朱權當即便詢問起了他。
他的這句話,說的是朱元璋在得到朱高煦送去的東北地圖后,萌生的拿下兀良哈地面想法。
這個想法,朱高煦自然不敢忘,因為他比朱元璋更想要掌控兀良哈草原,甚至通過兀良哈前往漠北,順著斡難河一路打到忽蘭忽失溫
“我自然沒忘”朱高煦沉聲回答“正是因為沒忘,所以我才要移民實邊,充實遼東人口。”
“難不成十七叔忘記了,我是如何從吉林殺到兀良哈禿山的”
朱高煦反倒提醒起了朱權,而他聞言也知道了朱高煦的想法,因此不免笑道“你是準備屯墾遼東,然后讓遼東日后自給自足,最后運糧去肇州,走水路直接北上兀良哈”
“自然”朱高煦對朱權沒有必要掩飾自己對漠東的野望,因為朱權清楚自己幾次出征漠東的路線和情況。
“眼下,渤海四城已然自給自足。”
“從明歲開始,渤海每年都能給府庫繳納二十余萬石稅糧,這二十余萬石稅糧,若是運往兀良哈禿城,乃至兀良哈禿山,都能維持數萬人的屯墾。”
“只要持續幾年,當地就能得到開發,漸漸自給自足,而渤海的稅糧也會不斷提高,直至可以支撐數萬大軍西征。”
“這其中道理,不用侄兒再與十七叔說了吧”朱高煦對朱權說了自己的想法。
朱權也不是傻子,他小心詢問“伱要我做什么”
“我想讓十七叔繼續坐鎮大寧,節制這一萬五千兵馬。”朱高煦直言開口,朱權反倒十分詫異“你不怕我帶兵投了南邊”
“去南邊被削為庶人”朱高煦反問朱權,緊接著叔侄二人無奈一笑。
朱權與朱植和朱穗不同,他與朱允炆還沒朱高煦與朱允炆相熟,交了兵權去南邊,不是被削藩還能被干嘛。
“你若是愿意,那我就為你守這遼東。”
朱權刻意加重了“為你”二字,這讓朱高煦臉上露出笑臉。
“既然如此,請十七叔暫時統帥自己的三千人,等侄兒收拾了哈剌兀,然后再把大寧的事情落實。”
朱高煦起身交代,可朱權卻搖頭“這哈剌兀,你我上次沒獵到,這次正好可以將他獵下。”
“我寧府三千護衛里,還留有三百騎兵,你若不嫌棄,我便親自上陣,帶他們與你沖殺那胡騎。”
朱權在表忠心,朱高煦也沒拒絕“好,既然如此,便請十七叔正午帶兵出北城門,我在那里等您。”
“好”朱權作揖,隨后轉身離去。
瞧著他離去,趙牧走上前來小心道“殿下不怕這寧王把大寧占據了”
“他能占據大寧做什么就憑遷移后的那五六萬口數,又能做什么呢”朱高煦反問趙牧。
不是他瞧不起朱權,而是朱權只擅長帶兵,而且無法節制大規模的部隊。
這并不奇怪,畢竟說到底朱權不過才長朱高煦兩歲罷了,而朱高煦兩世為人,更容易自省,反倒是朱權還有年輕人的急躁。
“這倒也是”
趙牧頷首,朱高煦卻拍拍他肩頭“既然十七叔帶了三百人,那我就留三百人給你,你配合陳老將軍將大寧其余二十一衛給我拿下。”
“是”趙牧下意識作揖,聞言朱高煦也轉身離去,準備大軍北上作戰去了。
倒是在他轉身離去的時候,朱權也帶著王府長史魏銓走出了都指揮使衙門。
不多時他們回到了寧王府后,眼看四周安全,魏銓才開口說道“您為何要依附渤海郡王,以您的輩分,不應該依附燕王嗎”
正在穿戴甲胄的朱權聞言,反倒搖頭詢問魏銓“眼下我四哥與高煦,他們誰的兵馬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