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以后這內地就沒有衛學了,有的只有學校。”
朱高煦無意間透露出一個信息,同時也對崔均等人開口道“稍許你叫王義過來,”
“是”崔均點頭,然后帶著鄭峻離開了衙門。
朱高煦見他們離開,也自己研墨提筆,拿出一本空白文冊書寫。
遼東眼下已經有百萬人口,其中有九成是漢民,一成是女真百姓。
以當下的人口數量,完全可以支撐起一個布政使司,除了糧食以外,其它地方沒有必要再依托山東。
因此對于遼東二十五衛,朱高煦準備將其改設為府縣,其中許多名字太長且復雜的地名都要更改。
例如遼西那一塊就名字復雜,因此朱高煦根據前世記憶,將廣寧中衛、廣寧中屯衛、廣寧前屯衛、廣寧前衛等衛所紛紛更改了名字。
對于沒有必要改的,他也就沒有繼續更改。
在結束之后,整個遼東被設為定遼府、金州府、遼陽府、沈陽府、廣寧府、寧遠府等六個府。
寧遠府治所寧遠縣,下轄山海縣、綏中縣、松山縣。
廣寧府治所廣寧縣,下轄錦州縣、義州縣。
沈陽府治所沈陽縣,下轄鐵嶺縣、開原縣三萬衛、韓州縣、撫順縣、蒲河縣。
遼陽府治所遼陽縣,下轄鞍山、遼中、海州三縣。
金州府則是治所金州,下轄復州縣、蓋州縣、旅順縣。
這五個府合計二十一個縣,其中鞍山、遼中、旅順、韓州四地要么是驛站、要么是千戶所,都屬于新設和擴編的縣城,朱高煦將會把大寧移民安排在這些地方,專設新縣。
當然,除了這五個府外,朱高煦在意的還有定遼府。
他準備把定遼府的治所放在劉真所在的九連城,將九連城更改為定遼縣,隨后在金州前往九連城路上的這一路設置大概兩個縣,隨后又在日后的建州一帶設置一個縣用來招撫女真人。
整體規劃下來,遼東一共六個府,二十五個縣。
為了方便設置,朱高煦還手繪了遼東地圖,并將每個縣的位置都畫了上去,并寫下了其定位和發展。
如眼下只是一個驛站的鞍山,其主要經濟方向無非就是挖掘鐵礦,制作成鐵錠。
當然,除了這種有明顯資源的縣城外,其余縣城還是依舊正常的發展農業經濟,只是附帶著會修建水泥場,以保證本縣的水利設施有足夠的水泥可以修建。
按照朱高煦的計劃,只要舍得投入,并且推廣育苗田,那大概七年左右,遼東就會成為北平的一個小糧倉。
不過這個舍得投入的前提是,每年承受四百萬石的投入,幾乎等同大明巔峰時期7的財政收入。
可是只要這個目標達成,那北平就可以作為都城,而東北也將成為可以自給自足的小糧倉,成為明軍從東北向漠北進軍的橋頭堡。
這一切對于朱高煦來說都是值得的,不過在此之前,他必須打贏靖難之役,并利用靖難之役清理一批鄉紳,從他們手中獲取資源來發展遼東。
他這般想著,一名百戶官也走進了衙門內。
他與許多兵卒不同,他沒有渤海兵卒那虎背熊腰的模樣,反而十分消瘦,但這十分貼合他正在執行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