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三只水師中,實力最強的就是楊俅的平倭水師,其中七十八艘兩千料戰船都是平倭水師在使用,一千五百料戰船中,也有大半隸屬平倭水師麾下。
一旦他們前往進攻海、蓋、復州,那逗留在皇城諸島和登州的南軍水師不管是火力還是戰船質量都會下降。
自己完全可以讓楊展抓住這個機會,一口氣擊破陳瑄和戚諫。
有了楊俅作為內應,加上楊展手上的四十艘二千料以上戰船,一千多門艦炮,他們沒有理由會輸。
想到這里,朱高煦的目光便從登萊海戰挪到了更后面。
他到底要怎么一路南下,這點他仔細想過。
一路乘船南下是不可能的,哪怕是永樂年間舉全國之力,也不過才打造出了可以運載兩萬兵馬遠航的鄭和水師。
眼下的渤海海軍,哪怕把金州灣內的商船也一并算上,頂多能一次性運送萬人渡海前往金州,這還是面對不到兩百里的海路路程,如果要帶著海軍一路南下,那從登州到長江口,起碼有兩千里海路的路程。
以當下渤海的船只投送能力,想要護送一支兵馬渡過這兩千里海路,那數量絕不可能多于五千人。
鄭成功能投送兩萬大軍直奔京城,那是他鄭氏家族的船只眾多,可朱高煦的船只太少,投送五千人都不一定能成功。
因此,他從沒想過用海軍來奇襲京城,他想要的是用海軍來運送攻城炮和野戰炮,大軍則是在登陸登州后,從山東南部穿插進淮安府,然后一路南下,同時海軍入長江口徐徐逼近,自揚州接大軍渡江。
只要騎兵渡江成功,包圍京城的東、南面十二道城門,同時海軍入長江,控制住京城西、北七道城門,那朱允炆便插翅難飛。
打的就是速度,必須趕在朱允炆出逃京城前包圍京城。
自己這次南下穿插作戰和歷史上朱棣穿插作戰不同,朱棣所面對的局面是所有南軍重兵集團都被他重創乃至殲滅,朱允炆已經拉不出除了宋晟、沐晟以外的其它兵團對抗朱棣,這才在絕望中自焚。
可眼下,如果自己要穿插作戰,那朱允炆的底牌實際上還有很多。
西南的兵團至今未出動,起碼能拉出十萬戰兵。
北方的李景隆甚至有可能還沒遭遇戰敗,還有三十萬大軍可供驅使。
西北的宋晟、廣西的楊文、山西的房昭
這一支支軍隊都還在,朱允炆如果逃出了京城,那還是有機會召集起幾十萬大軍和自己父子二人對峙的。
所以這場戰事追求的就是快,以最快速度包圍京城,結束靖難之役。
騎兵只要包圍東城,便可以用海軍運載的攻城炮集中一點從東面展開進攻。
由于京城遭遇過陳友諒的威脅,因此老朱特意加固過西面和北邊臨江水的城墻,那些城墻雖然沒有明末乃至二戰時期堅固,但也并非是艦炮能輕易拿下的。
相反,南京東面和南邊沒有臨水的地方,幾乎都是夯土城墻,只有在城門樓附近才有墻磚。
將野戰炮集中到東面一點進行炮擊,迅速拿下外城,將朱允炆控制在沒有耕地和糧食的內城之中,便是朱高煦要做的事情。
把這一切都清晰明了后,朱高煦就知道自己還需要安排什么了。
盡管說江淮一帶因為蒙元拆除城墻而導致許多地方沒有城墻,但自己數萬人南下,一路上糧秣如何解決是一個大問題。
現在北軍集結,江淮、江南等地糧價飛漲,這一路南下到底還能不能收集到足夠的糧食
因此,自己得早做準備。
想到此處,他抬起了頭看向西廠百戶官“你給我的話加密,讓胡綸幫我去一趟淮安。”
“末將領命”百戶官提筆開始準備書寫,朱高煦也將自己想讓胡綸做的事情給一點點說出來。
在他交代著一切的時候,北平方向的朱棣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
“殺殺殺”
喊殺聲在北平城外連綿不斷,十余萬大軍在清理干凈的校場中訓練,各部聽從朱棣帥臺所傳來的號令,不斷的進行陣型磨合和各部穿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