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幕,就好像指揮著十幾萬人的龐大數量,讓他們井然有序的進行一場閱兵式。
看上去似乎是花架子,但真正打起來的時候,他們的對手就會對他們的配合感到吃驚。
“好啊好”
站在七八丈的帥臺上,朱棣無法將整支大軍看個明白,因為十萬人的數量著實太多了。
可即便如此,他依舊可以將各軍的運動盡收眼底,只是稍微遠一些的兵團行動無法看清。
在這其中,論運動作戰的佼佼者,居然不是跟隨朱棣南征北討的燕府騎兵,而是來自王義所指揮的渤海馬步兵。
他們熟練的穿插在各部中,指令鮮明,任何一道哨聲和號角聲都代表了各種作戰指令,完全可以做到上馬疾馳,下馬列陣。
“老二是怎么訓練的他們以前俺沒發現他還有這才能啊。”
朱棣看著王義麾下的兩萬馬步兵眼熱無比,口中喃喃自語,讓站在他左右的張玉、孟善等人毫不懷疑如果給他一個機會,他能把朱高煦麾下所有兵馬都騙過來。
論諸多兵團穿插、兵團與兵團配合作戰,朱高煦確實不如朱棣老練。
可如果單論軍紀,紀律和執行力,別說燕軍,就是把常年被朱元璋抽調去地方上平叛的上直十六衛拉過來,也不一定是渤海軍的對手。
渤海的識字率興許不高,但渤海軍的識字率一定不低。
哪怕就算是在黑水城沒有足夠衛學學習的神機四營在入關休息的這幾個月,朱高煦也讓人不斷給他們惡補知識。
他們興許寫不出什么文章,但他們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一定比文盲超過九成的封建軍隊強。
同樣帶兵,普通士兵只能死記硬背,打罵都沒用,但是對于有基礎文化的士兵來說,這些東西很快他們就能理解,并還能自我發揮。
渤海軍強大的地方就在這里,從渤海走出的四萬大軍與遼東、大寧軍隊格格不入的關鍵也在這里。
從渤海走出的任何士兵,起碼都有五百個字以上的文化儲備,并且懂得最基礎的九九乘法表。
渤海的塘騎、步塘都可以做到看懂圖紙,并對本部位置進行基本的推算。
就像后世那個人所說的一樣“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
朱高煦從洪武二十八年開辦的衛學,不斷給士兵掃盲,為的就是然后他們通曉道理,明白自己與關內軍隊的區別。
渤海軍的軍紀強,執行力高,都是掃盲過后帶來的效應。
朱棣眼饞是正常的,別說他會眼饞,就連已經躺下的老朱要是知道朱高煦練兵的辦法那么好用,興許也就不會讓他走出南京城,而是讓他好好訓練上直十六衛了。
“鐺鐺鐺”
當十萬人隊伍中間開始有塘騎敲響鳴金,傳遞出軍令,渤海軍便巍然不動,反觀燕軍許多士兵還需要一段時間調整。
這一幕讓朱棣看得心痛,但他不是心痛自己的兵不如自家老二的兵,而是后悔沒和老二多要點這種兵。
“殿下,看來能做到如此的,只有跟著殿下從渤海走出的兵馬。”
張玉指向了王義帶來的大寧、遼東等兵馬,他們的素質便與燕軍大差不多,和渤海的兩萬馬步兵差距與燕軍的差距差不多。
“張玉,伱去問問他們是怎么訓練的,嗡忱Фタ蓁斟楚了,俺們也按照老二的法子練,要把俺們的騎兵和馬步兵都訓練成他們那樣。”
朱棣紅著眼睛,目光中透露出對渤海軍的渴望。
張玉聞言當即下了帥臺,騎馬去尋覓了王義。
朱棣讓全軍休息,燕軍與大寧兵卒紛紛坐下休息,唯獨渤海軍井然有序的將馬匹安置妥當后才席地而坐。
朱棣眼巴巴的看著已經去了一刻鐘的張玉,最終在看到張玉騎馬返回時才下令全軍繼續訓練。
只是他的關注已經不在全軍訓練上,而是放到了張玉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