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伱退下吧”徐凱擺手示意那傳信的千戶官退下。
眼下燕軍的做法,已經讓他篤定了這次前來的是燕軍主力。
只要自己固守營盤,那燕軍即便騎兵犀利,也別想從自己手中討到便宜。
如此想著,徐凱開始沉穩起來,而與此同時被派出的塘騎也經過一夜換馬不換人的趕路下,將東安的求援消息傳達到了滄州。
安陸侯吳杰沒有多想,因為李景隆交代過他要馳援東安和涿州,因此他當即派出陳暉、滕聚二人率領一萬騎兵北上馳援,同時將消息發往南邊。
時間過去,翌日清晨,在陳暉、滕聚率一萬騎兵北上的時候,北方南下的燕軍再度拔營三十里,駐扎在了距離東安城徐凱營盤北邊的十里外,兩軍兵卒都能清楚看到雙方營盤的火光。
“殺”
“嗶嗶”
“敵襲”
十三日清晨,趁著天色灰蒙,燕軍在南軍睡夢中發起了進攻。
好在徐凱一直做著準備,因此當敵襲的聲音與木哨聲同時響起后,許多睡不脫甲的南軍當即驚醒,開始結陣出營盤御敵。
徐凱也穿了一晚上的甲胄,起身過后立馬戴上頭盔,與諸將出營。
只是當他出營的時候,南軍已經追著燕軍的步卒出營盤里許。
“全軍撤回,窮寇莫追”
徐凱膽小謹慎,有耿炳文追擊被擊破戰死在前,他不敢讓兵卒深入追擊。
意猶未盡的南兵被他召回,紛紛回到了營盤之中。
接下來的一個時辰里,燕軍像是被熄滅了火焰,再也沒有發動像樣的進攻。
這讓徐凱感到了奇怪,他并沒有在這一戰中見到燕軍的騎兵和馬步兵。
“派河間衛出擊,若是碰到叛軍騎兵,立馬撤回。”
“末將領命”
徐凱試探著燕軍的情況,生怕燕軍丟下一支疑兵來疑惑自己。
他親眼看著河間衛的三千兵馬出營盤向燕軍營盤開拔而去,不多時北邊便出現了塵土飛揚的景象,三千河間衛兵馬結陣長槍,以火門槍、長槍來相互掩護備敵,徐徐撤退。
燕軍的騎兵并沒有討到好處,河間衛只付出了十余人的傷亡便成功撤回。
“如何,燕軍騎兵數量如何”
“約不下萬人”率領河間衛進攻的俞端給出了自己所看到的景象,徐凱聞言也松了一口氣。
萬余騎兵,這放在哪里都不算小股勢力了,朱棣不可能用那么多騎兵做疑兵,看來進攻自己的確實是主力。
徐凱放下心來,但依舊沒有讓兵卒們在今夜脫甲休息,而是要求他們著甲而眠。
與此同時,受令北援東安的陳暉、滕聚也率領甘涼、山西等萬余騎兵抵達靜海縣休整。
一夜轉瞬而去,翌日清晨陳暉、滕聚率領大軍拔營,往北邊的楊清水驛進發。
楊清水驛的西邊是三角淀,此淀南北長百余里,東西寬二十余里,規模廣大,滋潤了上百萬畝耕地。
只是這些對于陳暉、滕聚等人來說,只不過是一個稍微大些的湖澤罷了,除了吹來的風有些寒冷,其余并不能對他們造成什么阻礙。
他們沿著運河北上,很快抵達楊清水驛。
短暫補充了馬料過后,他們一行人繼續北上,只是在經過楊清水驛站北邊的狹窄處時,陳暉抬手勒令騎兵停下。
“怎么了”
陳暉此人警惕極高,滕聚則是作戰勇猛,二人配合相得益彰,因此滕聚策馬上前詢問。
“這地方容易設伏,讓人往西邊三角淀的蘆葦叢里射一批箭矢。”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