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兵臨城下
“今日是十二了吧”
“是的殿下。”
萬壽鎮的空曠酒肆內,朱高煦站在廊道上看著正在飄落梅雨的戰場,下意識詢問了一聲陳昶。
陳昶下意識回答,朱高煦也開口道“按照時間來算,楊展和徐晟應該已經經過龍潭水驛了。”
“頂多明日清晨,他們就能抵達江寧鎮,兵分三路包抄京城南下突圍的三條道路。”
“是啊,這一日總算來了。”陳昶長嘆一口氣,畢竟他們接受的渤海教育中也有忠君愛國一說,對于內戰,除了沒有接受教育的女真八衛外,其余人心底還是有些抗拒的。
只是內戰結束的這一天總算要來了,只要平安度過最后的這兩天,天下大局定矣。
“包港的孟章他們準備好了嗎”
朱高煦詢問,陳昶頷首“還有一些軍馬沒有運抵,但在今夜以前運抵應該沒有什么問題,就是”
陳昶看了一眼酒肆外的梅雨,面露擔憂“這梅雨若是持續到深夜,恐怕四千騎兵很難全部跑完一百四十里。”
“哪怕只有一半能抵達南京城,時間上來說也足夠了。”朱高煦瞇眼看向了北邊的南軍騎兵營盤。
雖然遙遠,但他可以看出南軍騎兵今日并沒有要出兵的打算。
這并不出奇,明初對于騎兵是十分寶貴的,作為將領,很少有人敢于連續在梅雨季節使用騎兵。
這點不止是大明,就連騎兵比大明還要多的唐初也是一樣。
李世民和尉遲恭就討論過雨后是否使用騎兵的問題,尉遲恭認為雨后土地泥濘,常用騎兵會讓馬蹄腐爛,得不償失。
然而面對他的想法,李世民卻持否決態度,認為只要能取勝,并且取得的戰果足夠大,那即便折損數千上萬的戰馬也是值得的。
二人的對話,其實就是代表了為將和為君的態度。
為將者,不能將兵馬視為自己的所有物,一旦折損的兵馬過多,那即便有功也功不抵過。
倒是為君者,只要能贏得勝利,即便折損再多的兵馬,只要為君者覺得值得,那便不存在有過這一說。
正如昨日,盛庸、俞通淵他們起碼折損了三四千人,可如今依舊好好的在這里領兵打仗,這全因為昨日的出兵是朱允炆給他們下達了軍令,他們只顧執行,哪怕有所死傷,朱允炆也不可能懲處他們,畢竟軍令是他下達了。
他如果懲處盛庸、俞通淵等人,反倒是打了他自己的臉,等同在說他的決策失誤。
對于好面子的朱允炆來說,想讓他承認自己決策失誤,這是萬萬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不過吃了昨日的虧,朱允炆即便再急于功成,卻也不敢再繼續將這江淮六萬余兵馬繼續折損下去。
萬一這六萬人在吳高、李堅南下前就打光,那到時候事情可就大條了。
“昨天派出的塘騎,今日應該能抵達海門吧”
朱高煦看向陳昶,陳昶頷首“二百里距離,一人三馬的情況下,應該能在申時15點左右抵達海門,屆時陳瑄和楊俅如果是真心投誠,應該會放開長江口,與鄭峻一同逆流而上。”
“以楊展他們逆流而上的速度來看,大概五天后他們就能抵達我軍江南,護送我軍渡江前往南京。”
“不過相比較他們,今日崔均將最后一批軍馬送抵包港后,便會繼續逆流而上,大概在明日黃昏就能抵達我軍江南。”
“他們的規模雖然不大,但也能一日往返三次,將我軍送往南邊的鎮江。”
陳昶闡述情況,朱高煦聞言頷首“三次能送多少馬步兵”
“應該能有六千人。”陳昶說罷,朱高煦也放下了心來。
熬過今日,明天就是他包圍京城,看朱允炆最后唱戲的日子了。
“大局已定,放飛鴿往登州去,叫亦失哈率登州兩千馬步兵前往保定,準備招撫李景隆麾下二十萬大軍。”
“圣旨我會在之后派八百里加急往北送去,叫他不用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