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屆時,北邊的吳高和李堅也應該抵達江淮,我軍兵馬不下二十萬,如何還對付不了這區區四萬兵馬的渤海賊軍”
方孝孺還停留在紙面數據,但對于朱允炆這樣的人來說,紙面數據是他最后的一塊遮羞布。
“陛下”
方孝孺剛剛說完,李權便走進了武英殿內,作揖開口道“武定侯郭英求見。”
“不見。”朱允炆皺眉回絕,這幾日郭英不斷求見他,只是他那些危言聳聽的話聽多了,朱允炆自己都覺得有些心虛,索性干脆不聽。
他就不相信,自己擁兵數十萬,還能被不到四萬兵馬的朱高煦給堵在京城里。
“是”
李權聞言退出武英殿,并在殿外見到了穿著蟒袍的郭英。
他對郭英作揖“武定侯,陛下不見,您請回府吧。”
“唉”聽到朱允炆不愿意見自己,郭英只能嘆氣一聲,轉身佝僂著背影離去。
自朱高煦停在萬壽鎮不再行動,郭英就大致猜到了朱高煦肯定留有后手。
在他看來,朱高煦唯一可用的后手,無非就是水師。
也因此,他一直提醒朱允炆要在意水師,不要苛責水師,以免水師投敵。
這種話偶爾出來一次兩次還好,可天天都出現,就有些打擊己方士氣了。
自古而今,可從沒有北軍南下,南軍水師集體投降的例子。
郭英的話沒人在意,這讓他只覺得自己老了,跟不上時代了。
佝僂著背影,他趕在暮鼓結束前離開了紫禁城。
只是他不知道,就在紫禁城的暮鼓停下的同時,一支背負甲胄的四千人馬成功在距離南京一百四十里外的包港匯合。
統帥這支人馬的,是被朱高煦委以重任的孟章。
眼看著孟章背負甲胄,熟練的翻身上馬,崔均滿眼羨慕“這兵臨城下之功,足夠拿個爵位了吧”
“你這渡江之功倒是真能拿個爵位。”孟章爽朗一笑。
興許是老天幫忙,那下了一日的梅雨總算停下了,盡管不知道入夜后還會不會繼續下,但對于孟章等人來說,少下幾個時辰,他們就能更快抵達京城。
“小心些,別被南軍打了個措手不及。”
崔均提醒一聲,孟章也頷首道“我大軍兩側各有二百著甲弟兄,不用擔心。”
“倒是你應該抓緊些時間,別等我都包圍了京城,你還連鎮江都沒摸到。”
“你這廝”崔均無奈一笑,逆水行舟速度太慢,一個時辰也不過就是五六里路,反觀孟章等人的騎兵,一個時辰起碼能跑出三十余里。
孟章他們跑一個時辰,足夠崔均努力五六個時辰了。
“走了”
孟章抖動馬韁,不再與崔均耽擱時間。
瞧著他離去背影,崔均也轉身上了戰船,望著即將暗下的天色開口“往萬壽水驛進發”
二人分道揚鑣,兩部兵馬也各自按照朱高煦的計劃進軍。
四千騎兵奔襲的聲勢可謂浩大,然而由于孟章等人無不都是朱高煦所募江南之兵,因此他們對于江南的熟悉程度,不比南兵來得差。
為了追求時間,孟章他們直接走上了官道,但凡遇到驛站,立馬劫走驛站馬匹,將驛卒捆綁束縛。
夜幕降臨,梅雨季節的四月天空充斥著烏云,那濃厚的烏云遮掩了月光的光芒。
火把的微弱火光撕裂黑暗,但它們的光芒又太過微弱,照不亮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