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見他的舉動,朱高煦也松了一口氣。
“都回去準備吧。”
他交代最后一句,轉身走出了中軍都督府。
倒是在他走后,渤海與李景隆等人對視一眼,略皺眉頭先后離開。
不過在朱高煦走出之余,他也見到了一直停在都督府門口的皇帝大輅。
他正好奇朱棣怎么沒走,卻見朱棣打開窗戶“上來俺有事問問你。”
朱棣開口,朱高煦便走上了大輅,盤膝而坐。
瞧著朱高煦都快頂到大輅車頂的樣子,朱棣對外開口“狗兒,回宮城。”
“是”王彥抖動韁繩,很快大輅與護衛的燕府、渤海二百余騎開始行動。
坐在大輅之上,朱高煦等待朱棣開口。
瞧著他的模樣,朱棣這才開口道“你的營兵制度俺研究了,好是好,就是容易兵將混合。”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所有的兵卒三年輪值,對于戰事頻繁的地方換兵不換將。”
“當然,更重要的還是要培養兵卒們的學識,讓他們不至于被人蠱惑。”
朱高煦交代自己的看法,同時也對營兵制的缺點分析“營兵制的缺點,主要還是財政問題。”
“一名衛所兵的軍餉是十二石加各類雜物,頂多不少過十五石,可營兵加起來起碼折色為四十石。”
“以當下朝廷的情況來說,每年頂多是三千零四十萬石田賦加二千二百萬石軍屯籽糧。”
“這五千二百四十萬石加上其它大約六百萬貫的鹽課、茶課、雜項就是朝廷的全部收入。”
“在維持朝廷的運轉下,能調動的其實不超過一千萬石。”
“山東四都司此前每年支出三百萬石,眼下改制后雖然人變少了但支出卻達到了近五百萬石。”
朱高煦沉著道“我算過,如果將大明的屯兵取締,把屯田按照民田來稅收,那朝廷的糧食收入會下降到三千八百萬石左右。”
“維持眼下的局面,起碼需要五十萬邊防兵馬,以及二十萬內地兵馬,合計七十萬,支出會達到兩千八百萬石,比洪武年間的二千一百萬石高出七百萬石。”
“多出這七百萬石,又減少一千四百萬石,這一來一去就是兩千一百萬石的支出。”
“你準備怎么弄”朱棣瞇了瞇眼睛,他對經濟其實不懂,歷史上雖然下西洋干得不錯,但沒能細水長流的原因也在這里。
對于他的詢問,朱高煦沉吟片刻后才開口道
“我翻看古籍,發現漢唐兩宋在秦嶺淮河以北的耕地面積都能達到三百萬頃以上,唯獨國朝因為北方殘破而只有一百六十余萬。”
“若是朝廷能體恤百姓,遷移百姓充實北方,同時加大屯墾力度,同時從其它地方找到財源,那只需要寬百姓數年,就能讓國朝田畝數量增多上百萬頃。”
渤海紀事本末“五月末,上設海軍都督府。”
明太宗實錄“五月,上設北平為行在,改北平為北京,蠲免天下賦稅過半,欲下西洋。”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