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想法,正是朱高煦所需要的。
“刑部,建文佞臣之親眷移民如何”
朱棣想到了那三十多萬建文佞臣,不免開口詢問。
聞言,刑部尚書雒僉走出作揖“回陛下,三十六萬建文佞臣及其親族,已經交押六軍都督府。”
“回陛下”作為前軍都督府都督、沈國公的王義聞言走出作揖。
“三十六萬建文佞臣,已經由在京聽操的渤海、北平等五千精騎和上直三萬官軍押往云南,眼下已經抵達江西南昌府境內。”
一個多月時間,走了六百多里路,這對于流配隊伍來說已經算是比較慢了,不過這也是朱高煦交代的。
對于這三十六萬七千余人,朱高煦可是寶貝的緊,恨不得將他們一個個的都安全送抵云南。
有了他們的加入,云南的漢化進度能一下子推進上百年。
“陛下,臣禮部尚書李至剛有事啟奏。”
剛剛討論完建文佞臣,禮部尚書李至剛便走出作揖,聲音在奉天殿高臺上回響。
金臺之上的朱棣見狀,當下頷首“奏”
“今年年初,朝鮮王子內亂,權知國事李芳果事后上疏,請賜王位”
李至剛說出了他走出的原因,無非就是東邊的朝鮮國內亂罷了。
對于朝鮮的王子內亂,朱高煦并不清楚詳情,不過他清楚一點,那就是現在的朝鮮并沒有國王。
由于朱元璋很不待見李成桂,所以他給李成桂的稱呼是“朝鮮權知國事”,而非朝鮮國王。
原本的歷史上,應該是今年年末朱允炆為了尋求外交安定,所以正式給予了朝鮮“國王”的稱呼,等級是郡王,但可以僭越使用親王衣冠。
不過,由于朱允炆被自己逼得提早完蛋,所以現在的朝鮮還頂著權知國事這種名不正言不順的稱號。
他們渴望大明承認不是一天兩天了,如果是朱允炆,現在說不定就承認了,但現在的人是朱棣和朱高煦。
“父親。”朱高煦側過身子,對金臺上的朱棣作揖
“臣以為,朝鮮無禮儀,又內亂不止,父子叔侄爭搶主位,亂了倫理綱常,不應冊封王位。”
“”聽著朱高煦的話,朱棣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在譏諷自己。
好在朱棣也對朝鮮沒什么好臉色,因此在朱高煦表態后,朱棣也回絕道“朝鮮無倫理綱常,如何敢于奢求王位,此事駁回,不用再議。”
“臣領諭”李至剛應下,臉色十分平淡,顯然對于朱棣和朱高煦的態度并不覺得奇怪。
眼下畢竟是明初,而非晚明,朝鮮與大明的關系還不是單純的父子關系,而是主人與狼的關系。
元代的鐵嶺至今還在朝鮮掌控之中,而對于這塊地方,大明一直宣稱是自己的領土。
老朱都沒放棄的東西,朱棣和朱高煦自然不會放棄。
可想要朝鮮乖乖吐出這塊地方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因此對于如何整治朝鮮,父子二人各有心思。
“近來內廷逃走了一些宦官,禮部派人給朝鮮送去消息,讓他們送五百閹人入內廷吧。”
朱棣一開口,群臣便紛紛看向了他,便是朱高煦都詫異看向了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