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北平、永平遭遇戰事時,有不少人口涌入大寧逃難,因此眼下大寧人口達到了十萬七千余,耕地數量沒有增長太多,上報的數量是二十二萬六千四百二十七畝。
好在經過當地官兵的水利修建,大寧的畝產實糧算是穩定在了畝產七斗,當地田畝能產出近十六萬石糧食,不過還有四十多萬石的糧食缺口。
遼東和大寧的學校已經在去年就全面開設,今年年初已經入學三十二萬余人,但教學質量比起渤海更差,部分地方甚至達到了八十個學生擠一個學堂的程度。
可以說,關外的教學資源緊張是朱高煦不得不面對的事實。
“渤海畢業的學子,調六千人前往遼東、大寧擔任教習,剩余在渤海擔任教習。”
“此外,從國子監和民間選一萬家世背景清白的學子前往大寧和遼東擔任教習。”
“算上渤海的六千人,大寧和遼東的一萬多名教習,差不多可以把比例降低到五十人一個學堂。”
“至于山東的學校繼續保持修建,但開學時間等待。”
朱高煦說罷,同時也對關外做出政策要求。
“就學的學子,家中要自發去匯報戶口數量,以及手中耕地情況,不然學子不得就學。”
他準備用教育資源來捆綁百姓,讓百姓不得不如實匯報戶口和耕地情況。
當然,在捆綁百姓的同時,他得讓百姓沒有負擔的去匯報,因此他開口道
“匯報的百姓,從此之后廢除徭役和雜項,官府做工都要求給予工錢。”
“此外從明年開始,渤海、遼東、大寧、山東等地賦稅從現在的五賦一,改為十賦一。”
朱高煦降低了田賦比例,這是因為現在的他財政壓力已經好轉了,沒有必要維持五賦一的局面了。
哪怕是十賦一,只要老實交稅,山東一樣能交出六百余萬石田賦糧。
不過這里的“老實交稅”,指的是鄉紳和富戶。
只要朱高煦保證山東、遼東等地情況不會出現內地胥吏的“淋尖踢斛”,以及改上、中、下戶身份,那山東上交的稅糧就不會低于六百萬石。
面對朱高煦的政策調整,亦失哈作揖應下。
接下來,朱高煦翻看了山東的人口數和耕地情況,但他并不覺得五百多萬人口和五千七百余萬畝耕地就是山東的真實情況。
別的不提,孔府和及親眷的數百萬畝耕地就有五成沒有統計進入魚鱗圖冊中,更別提其它官員、鄉紳、富戶了。
不過就他眼下的實力來說,他還不具備徹底清丈山東的實力,起碼得再等一兩年。
等到渤海的學子陸續畢業,他就能對山東動手。
等到遼東的三十余萬學子畢業,他就能對整個北方動手。
只需要三個五年,他就能把基層稅收的權力收到朝廷手中,盡管財政壓力會加大,但財政收入也會增加。
他還年輕,三個五年的時間,他還等得起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