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艘船滿員五百二十四人,滿員情況下還可載重三千石。
這樣的船,在今日的龍江船廠內,一共下水了二十艘,因此歡呼之聲絡繹不絕,從近處到遠方此起彼伏。
“起來了起來了”
“檢查有沒有漏水的地方”
“檢查漏水”
“一號船塢沒有漏水”
“二號沒有漏水”
“三號”
二十個船塢內,幾乎發出了同一指令,所有負責下水的船工開始緊鑼密鼓的檢查起來。
好消息開始傳來,從一號到九號船塢都沒有漏水,直到十號船塢才發現了一點漏水的痕跡,但問題不大。
再往后去,雖然有些船只確實漏水,但都是些小問題。
伴隨著船塢灌滿江水,一艘艘五千料戰船開始在挽馬的拉拽下,從船塢之中駛出水道,向著長江進發。
朱高煦率領眾人跟隨戰船走出船塢,看著它們慢慢的進入了長江流域之中。
很快,硬帆展開,二十艘戰船在經驗老道的下水船工操作下開始在長江之中行駛。
不多時,長江兩岸便圍滿了人。
作為大明第一船廠,每逢龍江船廠的大船下水時刻,總能吸引到人們的關注和興奮。
從龍江船廠走出的船,無論是建造過程中的各種創新技術,還是下水儀式上的莊重和祝福,無不讓人驚嘆和震撼。
這次的戰船,可以說是大明造船最高技藝的代表。
每當這些五千料戰船與一些一兩千料的馬船擦肩而過的時候,那種大小對比的沖擊感讓人熱血沸騰。
“成了終于成了”
龍江船廠主事的王船工激動喊著,同時不忘向朱高煦作揖“殿下,這批船成了”
從七月到冬月,整整五個月的時間,龍江船廠耗費了不少庫存船料,經歷了許多失敗,總算趕在臘月前成功下水了一批五千料大船。
不過若說高興,最高興的應該還是朱高煦。
盡管他知道鄭和下西洋的造船技藝十分高超,但史料上的寶船長寬尺度駭人聽聞,實際是個什么情況,他自己也不知道。
可對于他來說,五千料戰船,這足以讓大明海軍馳騁海洋。
要知道,即便九十多年后的哥倫布首航美洲艦隊旗艦圣瑪利亞號,折算下來也不過才五百多料罷了。
相比較下,近十倍的大明五千料戰船,就算是單純撞擊,也能把圣瑪利亞號給撞沉了。
“日后,凡是超過五千料的戰船,統稱為寶船”
朱高煦在歡呼聲中,大聲與身旁的王船工交代起來,并且還不滿意道“我們的船還可以更大,五千料只是一個開始,日后還會有六千料和七千料,直到木料無法承受才會停止。”
“是是臣領命”聽到朱高煦的話,王船工也十分激動的回應。
在他們的共同注視下,那二十艘寶船在長江之中馳騁了一個時辰才返回了不遠處的龍江碼頭。
等待許久的塘騎將各艘船只情況帶回了船廠,王船工翻閱過后也給出這次測評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