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兩艘寶船不合格,其余十八艘全部合格”
“好”朱高煦心頭高興,直接大手一揮“凡是參與這次寶船營造的船工,每人賞錢十貫,塢長每人二十貫”
“謝殿下隆恩”
得知朱高煦的大方犒賞,大量船工開始跪下謝恩,朱高煦則是扶起想要跪下的王船工,直接拍拍他的肩膀道
“龍江船廠所缺船料,可以盡數從定遼、金州船廠調取。”
“此外,參與寶船營造的工匠,但凡有愿意前往金州和定遼船廠定居的,俸祿翻倍”
“謝殿下”王船工激動作揖,朱高煦卻再次攔住他
“海軍明年五月就要下東洋,算上這一批,我需要你趕在下東洋前建造出五十艘寶船,六十艘五千料以上的馬船。”
“馬船雖然主要是運送物資,但也要布置起碼二十四門艦炮。”
“整個江南,包括北方的定遼、金州的官家船廠都歸你調遣。”
“臣領教令”王船工應下,朱高煦也回頭看向了身旁的鄭和。
“調五十萬貫錢供王主事驅使。”
“奴婢領教令”鄭和的激動不比朱高煦差,要知道他可是負責下東洋的主事人,一旦下東洋成功,那后續的下西洋也將交給他來主辦。
五十艘寶船和六十艘馬船最少需要兩萬人操作才能在海上航行。
兩萬人規模的水師,除了前元征爪哇外,古往今來就沒有過那么大規模的水師遠航之舉。
自己只要把這件事情做好了,便能以宦官身份青史留名。
“繼續下水幾日,確定沒有問題之后,立馬交付海軍都督府。”
“是臣領教”
眼看下水成功,朱高煦也沒有在船廠久留,只是交代了王船工后,便帶著鄭和與兵馬離開了龍江船廠。
直到他們走出二里,龍江船廠方向傳來的歡呼聲才小了些。
“殿下今日之舉,恐怕要載入史冊了。”
鄭和臉上笑意難以下去,贊揚著朱高煦今日的舉動。
對此朱高煦倒是謙虛道“事情還沒成,現在說這些還為時過早。”
“伱接下來這半年也不用在東宮忙碌了,多在海軍都督府呆著學習,等待明年五月順風下東洋。”
“奴婢領教。”鄭和笑著作揖應下,朱高煦也收斂了臉上笑意,在馬車上處理起了那一本本奏疏。
從江東門進入京城后,他開始時不時觀望馬車外,可見的是許多添置了新衣的百姓。
朱棣蠲免一半賦稅之舉,讓百姓有了更多的閑錢,因此添置了新衣,置辦了新的農具。
瞧著那穿著新衣的百姓,朱高煦算是勉強舒緩了一口氣。
“今年應天府的平均畝產有統計嗎”
朱高煦專門派官員統計各省各府的畝產,因此當他詢問,亦失哈便不假思索道“應天畝產實糧在二石二斗左右。”
“二石二斗,真富裕啊”
興許是見慣了渤海、遼東的實糧九斗、七斗,因此當聽到應天畝產實糧二石二斗的時候,朱高煦不免有些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