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全天下的畝產都能那么高,那才是天下無憂的時候。
現在的大明,甚至連全天下的田畝數,人口數都無法清楚統計。
想到這里,朱高煦就想到了渤海的育苗田。
現在渤海樹木多,煤炭開采還算方便,育苗田還能繼續維持推廣。
可一旦日后樹木砍伐過多,育苗田培育的成本增加,那百姓就很難繼續耕種水稻了。
培育適應東北氣候的作物,才是他應該主抓的事情。
只是放在這個時代,想要培育出耐寒作物卻不是那么容易的。
“你若是去了日本,記得從日本北邊搜尋一些耐寒的作物。”
朱高煦不忘交代鄭和,鄭和也點頭記下。
從他被選為下東洋負責人的時候,朱高煦就一直與他說著各地作物和動物的情況。
不僅如此,那幅天下四夷賓服總圖他也見過,可以說他從未見過那么精確且廣袤的地圖。
雖然鄭和不知道自家殿下是怎么清楚天下各地情況,可他選擇了信任。
“雖然有了地圖,但你也不能掉以輕心。”
看著鄭和,朱高煦不厭其煩的交代道“有地圖能方便許多事情,可海洋的水文卻需要你自己去探查和研究。”
“天下有七洲四洋,但細分下來,又能分為西大明太平洋、北大明洋、南大明洋、東小西洋印度洋、西小西洋、北大西洋、南大西洋和北冰洋。”
“這些海洋不同,水文也不同,其中北冰洋不屬于你日后探查的范圍,但其它幾大洋如果可行,還是得走走。”
“西洲歐洲的挽馬,北洲北美和東洲南美的作物,還有南洲澳洲”
朱高煦一點點的開口,在他的天下四夷賓服總圖上,天下分為七大洲,海洋分為大明洋、小西洋、大西洋和北冰洋。
大明位居中州,歐羅巴位于西洲,北美與南美對應北洲和東洲,澳洲對應南洲,非洲對應昆侖洲,南極洲則是直接稱為南極洲。
對于地圖來歷,朱高煦也只是說這是根據先秦地圖與唐代杜環所遺留地圖,以及兩宋海航地圖而繪制。
面對他的話,沒有多少人表示質疑,畢竟朱高煦能掌握的資源太多了,就大明宮城的“古今典籍館”來說,除了朱棣就只有他能把全部書籍看個遍,其它官員都沒有這個資格。
朱棣不可能把“古今典籍館”的書看完,那他這個謊言就沒有人能揭穿。
日后編修永樂大典時,只要他用用小心思,那大明就可以對美洲和澳洲創造華夏主權。
想到這里,朱高煦幾乎是把自己知道的大洲和洋流情況都告訴了鄭和,鄭和也全都記下,準備返回宮城后用筆記錄。
“下西洋絕非一次就能結束的,所以日后肯定會下西洋多次,而每次下西洋和東洋,需要帶回什么東西,我都會給你一本文冊,你按照文冊去搜尋便可。”
“奴婢領教”
交代了最后一句后,他們二人乘坐的車輿也返回了宮城,在東宮門口停下。
“那奴婢先去海軍都督府了”
鄭和扶著朱高煦下了車輿,小心翼翼詢問。
見朱高煦點頭,他這才松開了手,自己駕車前往海軍都督府。
告別他,朱高煦也返回了東宮之中,并隔著老遠就見到了亦失哈。
“殿下,戶部的賦稅文冊已經交上來了。”